第五十五章 試試不就知道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太極殿,李世民召集長孫無忌,房杜二人,加上魏徵,還有軍方李靖,秦瓊,程咬金, 柴紹等人,說起姬松剛才所言!
“陛下,臣以為凡事皆有主次,若是一概而論,中原百姓是否會有怨言?從而導致將來良成更大的禍事?”
長孫無忌率先言說,但他並不看好姬松的‘一視同仁’。在他想來這就是開玩笑,不管是草原還是其他種族,都有其主幹,要是不分主次, 反客為主就在眼前。
李世民不置可否,看向其他人。
“啟稟陛下,臣認為好畤侯所言有理。”
房玄齡已經沉思良久,他執政多年,個族之間的矛盾也十分清楚,更能看的透徹!
“自古以來,民族之間的矛盾都是此消彼長,你強我弱。每當中原衰弱之時,就是他們強大之時。但據臣所知,這些不過是上層階級的野望和普通百姓衣食無著所導致的。”
“中原王朝強大時,他們就算遇到天災人禍也不敢輕易涉足中原,因為那會給他們帶來滅頂之災,甚至亡族之禍。但當中原大亂無暇顧忌時,他們就會南下,西進,北上, 霍亂中原。”
眾人聽完頻頻點頭,是啊, 誰能保證中原一直強盛。五胡亂華的慘狀才過去幾百年?
要不是有長江天險,漢人恐怕...........
他們都不敢想下去了,史書上的寥寥幾筆,但透過竹簡,他們能想象到當時到底是什麼樣的慘狀。
漢人稱之為‘兩腳羊’,男子全殺,女子凌辱過後,竟然敢充做軍糧,簡直就是畜牲行徑啊!
民族治理也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難題,先秦時期先不說了。那時候除了中原諸侯國,其餘地方的人都稱之為野人,那有什麼民族觀念?
今日你為秦國人,後日可能就是犬戎人,在後日又可能是晉國人。黔首隨波逐流,根本就沒有什麼強烈的民族情懷。
但自秦之後,華夷之辨越發嚴重,周邊族群吸收中原文化, 形成自己特有的文明, 再想要輕易征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此時大多隻有兩種方式, 一是懷柔政策,給予其部落或族群首領朝廷官職,只要不搗亂,就允其自治,這就是羈縻政策。
二則是征服,徹底的征服,想象草原上的部落征服的慘烈,就明白其中的殘酷。
女子是其私有財物,男子高過車輪者殺之,這純粹的滅絕政策在草原上還好,但在大唐...........
想象也就算了,若是不想背上一個殘忍嗜殺的暴君名聲,沒人會那麼做的。
以仁孝治天下的中原王朝,在秦之後,很少這樣幹了。
“陛下,臣曾在隴右征伐過,那裡的百姓也說漢話,穿漢服,生活習性其實和中原百姓差別不大。有的甚至讀書習字,大族之中更是聘請漢人擔任幕僚,或者教習子女讀書。”
“在軍中就有不少將士是外族之人,他們現在和漢人根本上已經沒什麼區別。”
“臣瞭解過,在部落中他們生活別中原百姓艱苦多了。運氣不好被其他部落吞併後就會淪為奴隸,生死不由自己。”
“只要朝廷能夠一視同仁對待他們,誰還認得之前的部落首領?說不定他第一個殺的就是他們。”
李靖的話讓李世民有些意外,叫李靖來不過是應有之意,本沒想著他會說什麼。沒想到竟然還有驚喜?
“藥師所言當真?”
“臣不敢欺瞞陛下,如有半點虛言,臣任憑陛下處置!”
李世民點點頭,雖然李靖不算是他的心腹,但他的人品還是認可的。只是沒想到事情竟然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