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七,吐谷渾王諾曷缽派使節來請求頒行曆法和年號,並派王族子弟來唐朝侍奉天可汗,李世民均依從。

十七日,冊封諾曷缽為河源郡王,烏地也拔勤豆可汗。

二十三日,眾位親王前往各州,李世民與他們話別道:“依我們的兄弟情誼,難道不想經常共處嗎?只是以天下為重,不得不如此。沒了兒子還可以再有,兄弟則不能復得。”

諸王因而痛哭流涕不能自己。

夏季,六月,十四日,任命溫彥博為尚書右僕射,太常寺卿楊師道為侍中。

侍中魏徵屢次以眼病請求改任散官,李世民不得已改任他為特進,仍讓他知門下事。

百盟書

舉凡朝廷奏章國家典儀,均參與議論得失,流放、徒刑以上的罪刑,均由他審察上報;俸祿、吏卒等優待與職事官相同。

是時,皇帝權威日重,魏徵稱病,帝有過失,而不敢言。

幸好有皇后長孫時常勸諫,讓眾臣歎服。

史官言:長孫皇后仁義孝敬,生活儉樸,喜歡讀書,經常和太宗隨意談論歷史,乘機勸善規過,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見。

有一次皇帝無故遷怒於宮女,皇后也佯裝惱怒,請求親自訊問,於是下令將宮女捆綁起來,等到太宗息怒了,才慢慢地為其申辯,從此後宮之中,沒有出現枉濫刑罰。

豫章公主早年喪母,皇后將她收養,慈愛勝過親生。自妃嬪以下有疾病,皇后都親自探視,並拿自己的藥物飲食供其服用,宮中人人都愛戴皇后。

訓戒幾個兒子,常常以謙虛節儉為主要話題。

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對皇后說,東宮的器物用具比較少,請求皇后奏請皇上增加一些。

皇后不允,且說:“身為太子,憂慮的事在於德行不立,聲名不揚,又何愁沒有器物用具呢?”

如此種種更是讓朝臣敬重長孫,就是姬松聽聞不以為意。

“這兩影帝又開始演了,嘖嘖,這要是在後世,一個奧斯卡絕對是少不了的。”

但姬松還是預估錯了長孫此舉對大唐的影響了,在這個君為臣綱的年代,下面人效仿那是應有之意。

就連攸寧也以皇后為榜樣,不但削減了他的日常花費,更是連小貓的用度也削減了。

還不敢說,一說就炸刺,還說要去信問問皇后義母的看法,看她做的對不對。

瘋了,這娘們瘋了。

姬松這下沒法了,這要是被長孫知道自己拆她的臺,自己絕對沒好果子吃。

得,惹不了我躲還不行?

於是,父女倆只能在瘋婆娘不在之時,偷偷摸摸地找個地方大吃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