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利益動人心(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唐眾位將領認為“馬無糧草,已很疲弱,不可孤軍深入。”
但在這時侯君集卻說:“不然。從前段志玄軍隊還朝,才到鄯州,吐谷渾士兵已到了城下。因當時吐谷渾還較強大,眾人還為他們效力。如今敵軍一次戰敗之後,鼠逃鳥散,候望的哨兵也已撤離,君臣離散,父子難以相見,攻取他們比拾芥草還容易,此時不乘勝追擊,以後必定後悔。”
李靖以為然,隨後部署,務必畢功於一役。
他將所率軍隊分作兩路:李靖與薛萬均、李大亮為北路軍,侯君集與任城王李道宗為南路軍。
二十三日,李靖手下將領薛孤兒在曼頭山大敗吐谷渾,將其著名首領斬首,獲大批牲畜,以充軍隊食物。
二十八日,李靖等人在牛心堆打敗吐谷渾,在赤水源再次取勝。
侯君集、任城王李道宗率南路軍在沓無人煙地區行軍二千餘里,盛夏季節天降霜雪,經過破邏真谷,該地區無水,人吃冰,馬吃雪。
五月,在烏海追趕上伏允,發生激戰,取得大勝,俘獲其著名首領。薛萬均、薛萬徹在赤海又打敗天柱王。
經此一役,慕容伏允敗逃,吐谷渾徹底失敗,後不得不稱臣納貢。
就此,吐谷渾一蹶不振,有唐一朝,再也不能泛起風浪。
五月中旬,宣州刺史,好畤侯姬松上奏。
言宣州長江沿岸,丹陽等數縣境內發現大型鐵礦,揚言數百年都用之不竭,實為大唐之幸,陛下之幸!
李世民聞言大喜,下詔下嫁太子之女妤與好畤侯嫡長子潤,因年紀幼小,待成年成婚。
可憐的姬潤,此時還不知道這道詔書意味著什麼,還整日裡和李妤打鬧。
“陛下,既然宣州發現如此巨礦,就沒有置之不理的道理。臣請陛下下令,由三省牽頭,工部主政,宣州刺史姬松協助,全力開發宣州鐵礦。以補大唐鐵器不足!”
房玄齡上前請求道。
這是應有之意,對於姬松的奏章,其他人可能會質疑。但基本上看著他長大的這些人,早就知道,這事絕對是真的。
以前也就罷了,大唐鐵器大部分都是供應軍需,這導致很多地方百姓耕種時還使用木製農具,這大大降低了農業效率。
現在的軍需基本上還夠用,那麼開發宣州鐵礦,也將會以民用為主。
但自古以來,鹽鐵都是國之重器,豈可輕易假於人手?
就算皇帝再怎麼相信姬松都不行,加上這將是塊巨大的利益,沒有人不動心的。
姬松能堂而皇之地將這件事說出來,也是知道自己根本就吃不下這麼大的利益,就是加上皇家和勳貴也不行。
世家大多有自己的家傳產業,一般不會涉及其他世家的行業,這也是潛規則。不然,不講規則的,必定會被規則排斥。
就像長孫家,族中就是以鐵器為主,這些年大唐有二成的民用鐵器都是長孫家掌控。加上手上控制大量的鐵礦,姬松這道奏疏,可以預見將會對長孫家產生多大的影響。
李世民聞言沒有立即決定,只是說得考慮考慮,這才讓長孫無忌鬆了口氣。
沒有決定就好,那就還有商量的餘地。但看向幾家同業涉及鐵礦的世家之人,他面露苦笑。
利益太大,他長孫家也吃不下,不分出一定利益,估計是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