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龍虎山下的三清鎮格外熱鬧,以往雖然常見道士,但今日卻是滿大街都是,各自操著不同的口音,顯然是來自天下各地。

這些人不是別人,正是大唐道家各大道脈之人。應龍虎山老天師之情,前來商議西行之事。

最開始各大道脈是不在意的,畢竟拾人牙慧的事情他們不屑為之。但當得知是西去傳道,並且已經得到當朝郕國公,姬氏家主的支援,朝廷更是為此事背書後,他們徹底坐不住了。

這可不是拾人牙慧,而是遠超玄奘西行的盛世,要是成功了,他們凡是參與的人怕是能流芳百世,萬世。

知道道家還存在,就不會忘了他們的功績。

這可是道家第一次走出中原,向域外番邦傳道的事情,怎麼能少得了他們?龍虎山想要獨吞?呸,想都不要想,朕以為道家就你張家一脈了?

在他們眼中,張家就是披著道家外皮的世家,是比五姓七望還要隱藏的更深的千年世家。

要說論才雄勢厚,他們比不得龍虎山張家,但要是說到修道之徒,他們誰都不服。

三清鎮上的熱鬧並沒有影響到姬松一行,他們每日不是出去遊玩,就是在大街小巷品嚐美食,或者去野外野炊,每日都是盡興而歸。

但玩歸玩,孩子們的教育卻沒有放下。每日都會抽出兩個時辰教學,也不挑地,就隨意在野外支個支架,孩子們也都有自己的小板凳,小桌子。

如此教學老孫剛開始打大罵姬松誤人子弟,但看著看著卻發現如此下孩子們成長驚人,不但書本上的知識學到了,還立馬能在現實中應用。

自從老孫來了之後,傳統學問的就就被他搶了去。或許是上次姬松提讓小浩兒拜師的事情,雖然沒有答應,但卻留了心思,在教學之餘帶著孩子們去認識下草藥如何辨識,以及作用。

還別說,這幾個孩子中就屬小浩兒對這些最感興趣,不但沒了往日的調皮搗蛋,凡是學這些都格外認真。

這孩子本來就不笨,甚至還很聰明,一學就會,足足數千字的常見草藥插畫背的滾瓜爛熟,完了還嚷嚷著要親自去野外採摘。

其他孩子剛開始還有點興趣,但時間一久就被枯燥的藥草知識所擊敗,最後就剩下小浩兒一直纏著孫爺爺學習。

姬松也不管,只要日常課程能完成,其他的隨意!

為此他還託人找來了不少醫學初學者的書本,這下可高興壞他了,每日抱著書本愛不釋手。其他東西你動可以,但這些不行,誰動就跟誰急!

看到老孫每次看見姬浩認真的樣子眼睛都在放光,他心中暗笑卻也不打破。給你你不要,現在想要?那可就沒那麼容易了,畢竟上趕著不是買賣不是?

他帶著孩子們量影測樹高,在野外如何辨別方向,如何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在野外獲取可食用的食物,或者如何辨別礦石,又如何將獵來的貨物變賣。

他只下達任務,如何行事他不管,只要不是坑蒙拐騙,東西賣出去了就算是完成課業。而得到的錢財也自己收著,如此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

或者去農田,觀看學習農家如何侍弄莊家,以及農作物生長週期,以及如何估量糧食產量,又是如何施肥。

又或者跟著清漣學習樂理陶冶情操

如此,這段時間孩子們的知識量和眼界肉眼可見的增長起來,這讓周邊一皺保護皇子的護衛們震驚不已。

之前看到郕公如此教導皇子,他們還給陛下打了報告,但誰知傳回的訊息卻是不大幹涉,這讓他們大惑不解,如此下去皇子還不得教廢了?

但事實證明他們想多了,如果說之前李厥只是個無憂無慮的富貴少年,那麼現在有點務實,言之有物的聰慧少年了。

當他們將如此變化傳回長安,他們不知道的是,那晚他們的皇帝高興的一夜沒睡.宮中更是傳出皇帝半夜大笑不止的傳聞.(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