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宣戰!(第2/3頁)
章節報錯
“有些人坐不住了,竟然想要重現當年的榮光?呸,一群攀附的無恥之徒而已,真當自己是世家之人了?軍事貴族?我呸!不倫不類,羞與此等為伍!”
面對自家家主的亂噴,老管家就像是沒有聽到一般,就靜靜地矗立在那裡,直到鄭虔緩了下來,這才說道:“聽說趙國公在大軍到達玉門關之前去找了郕國公,具體談的什麼不知道,但從那之後兩人就再也沒有見過面。”
“只是.”老管家有些猶豫。
“說,將你知道的都說出來!”鄭虔眉頭一皺,有些不滿道。
“阿郎息怒,只是訊息不知真假據說左監門衛大將軍高侃和趙國公來往甚秘!”
鄭虔一愣,但隨即想到什麼,嗤笑道:“好好的大道不走,非要走小道,渤海高氏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了嗎?”
渤海高氏,當初的北齊皇族,但自從北齊被北周滅後就一蹶不振,加上北周和前隋的防範,以及當時為前隋宰相的高穎站錯了隊,事後被楊廣清算,又經過一次打擊,大唐建立之後更是人才凋零,現在居然靠一個左監門衛大將軍撐門面。
“不用去管他,要是猜的不錯,這是被拿住的命門啊,不然高侃傻了不去抱郕公的大腿,而去找長孫無忌?”
“高侃無關緊要,現在長安城牛鬼蛇神都出來了,真以為自個還是當年的門閥不成?呵呵,走著瞧吧,那位我們沒辦法,但你們”
當初之事簡直就是世家之恥,但人家刀子都架到脖子上要入你家族譜,這事他們能拒絕?拒絕就是滿門皆死,還能怎麼選?
但百年過去,李代桃僵之下,誰還能說的清楚?
“伱去聯絡汝南周氏,以及江東各大世家。盧家,裴家我來聯絡,至於王家.再看看吧!”
“諾!”
直到老管家離去,鄭虔這才回收心聲。世家雖然被打壓,大部分力量也隨著開海逐漸向外轉移。但中原卻始終是主脈,這點永遠都不會變。
這些年過去,大家也都看到了出海的好處。那就是皇帝對世家的約束減少了,雖然在中原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動不動就改朝換代。
但世家的根基卻越來越厚了,也越來越安全了。
至少不會被一網打盡,只要海外不出大問題,不投敵叛國,不造反,皇帝就沒有任何理由對他們出手。
隨著海外開脫越演越烈,海外建國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事實。姬氏一個旁支子弟在原來波斯土地上建國的事情給眾人打了個樣板。只要此番皇帝不對此堅決反對,他們也將著手此事。
所以此時大家都在觀望,而那些早就應該扔進垃圾堆的隴西軍事貴族,就是因為沒有在開海中嚐到甜頭,或者進入的晚了,這才眼紅想要在其中分一杯羹。
但事情哪有這麼簡單?到嘴的肥肉豈能放棄?這是在掘他們的根基啊!
而這件事的起始就是姬氏,所以,他們將所有的矛頭都對準了郕國公姬松。從而想要逼迫姬氏以及身後的既得利益者讓步。
但能讓步嗎?
絕對不能,這是一群搶食已經搶上癮的傢伙,得寸進尺是他們的標配,所以,絕對不能退步!
這件事,世家已經聯合起來,決不能讓這群餓狼再次崛起。
但裴家已經衰弱,盧家半死不活,鄭氏還算不錯.至於王氏哎不說也罷!
算來算去,他震驚地發現此時他們五姓期望竟然分崩離析,雖然底蘊猶在,但短時間內竟然無法對抗那些人。
所以,現在只能寄希望於姬氏了。自古姬周不分家,當初姬氏剛剛崛起,汝南周氏就徹底和姬氏合流。加上江東世間膨脹的厲害,仔細算算,竟然在人脈和權勢上已經不屬於他們這些老牌世家了。
這還有大唐的勳貴們,這才是真正的定海神針,他們手握兵權,多年下來在軍中門生數不勝數,隨便一箇中層將領出來都有可能是這些人當年的手下。
“呵呵,既然要鬥,那就好好鬥鬥.”
——
衛國公府,已經請旨回長安的李德賽叫來衛國公府的故吏,誰也不知道他們談了什麼,只是回去之後,其手下凡是和隴西那些人沾邊的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壓。
在軍中,這些廝殺漢別的本事沒有,但指望他們安分守己,那是想多了。要不是嚴厲的軍中法度,和軍法司的那些人壓著,鬼知道每日會上演什麼樣的糟心事。
所以,想找他們的小辮子簡直不要太簡單!
不光是衛國公府,盧國公府的小公爺程處嗣也是如此。威武郡公.英國公府、琅琊郡公府等等,都或多或少有了動作。
而冷眼旁觀的李世民也得知訊息也只是笑了笑,就不再理會。按理來說底下人鬥起來了他應該謹慎才是,但他卻不管不問,任由這些人開始爭鬥。
而就在這風雲詭譎的時候,姬松已經走入關中。
風和日麗,夏日的關中熱的讓人忍不住煩躁。但看著這一切的姬松卻顯得極為親切,不管袒胸露乳的劉老二,自己則悠然自得地在渭水邊釣魚。
夏日炎炎,又不趕時間,於是姬松命大軍躲開太陽最毒的時候行軍。這樣一來雖然每日行軍的速度少了,但將士們也在天涼的時候儘量趕路,如此行程上並沒有減少多少,甚至還有些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