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松當然不知這麼短的時間,李靖竟然想到了這麼多。要說他沒什麼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但卻將他想象成一個幕後的黑手或者boss那就有些過了。

他承認,自己卻是有改變這個時代的想法,這點凡是個從後世來的都會有這樣的想法。但他大多時候都是推波助瀾,在一些事情上有所偏向罷了。

最多就是埋下些種子,至於這些種子是不是能夠發芽或者成長,這點他並不是很關注!

人有時候就是這樣,別人的腦補,永遠比你想想中的更加豐富。

李世民俯視下方,各人的神態他都一一在目,對於眾人想法他也能想到一些。像薛萬徹等人可能只覺得這對軍方是一個好訊息,也不會或者不能夠想的那麼遠。但李靖等人絕對能想到這樣一來,簡直就是徹底將文武分開。

雖說軍方的地位穩固了,但再想要和之前一樣出將入相怕是難了。

但這些和他的關係不大,他已經垂垂老矣,早已不復當年雄心壯志,只想安安穩穩地度過晚年,要是有可能為子孫謀些後路,那再好不過了。

他不由自主地將目光看向姬松,要說這件事對誰的影響最大,那絕對非姬松莫屬。以姬松的能力,手腕,將來做個幾十年的宰相也無不可!

不過,今日一過,姬松就徹底算是軍方的人了。此規矩一出,他再想為宰相,是絕對不可能了。

皇帝絕不會一個身兼文武的權相出現,這不管是對皇帝還是大唐都不是好事。

一個身兼文武的人,這就是對皇位的最大挑戰,一旦發生不測,瞬間就能替代皇帝開創新朝,就如楊堅一般。

所以,此法一旦形成,姬松的最高成就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就是武英閣的頭腦了。

按照皇帝聖旨上的意思,武英閣具有一部分軍械的管理製造權,並且在下屬中還有後勤司的存在,雖然不能直接管理糧草,卻算是徹底摒棄了中間的環節,直接和戶部對接。這其中省卻了無數麻煩,戶部在想要卡脖子就要考慮下武英閣的諸位老將的態度了。

姬松聽完皇帝的話,有些啞然,甚至是驚訝!

看似是按照自己方法進行改革,但卻在他所說的基礎上增加了不少東西,甚至能和後世韃子的軍機處相提並論了。

雖然他還沒有徹底成立,還很稚嫩,但他的潛力無限,也是軍方最高決策機構。這其中的道道,只要不傻都能看的到。

軍方現在有了武英閣,那文臣方面呢?

看到皇帝沒有要說的意思,姬松就明白了,這是要告訴他們。既然文武分離。那這些事就和你們沒關係了。

“朕任命李靖為武英閣之首,可稱之為武英閣首輔,其下有李績、柴紹為次輔。秦瓊、程咬金、張士貴、牛進達、李道宗,李神通等人為武英閣參贊。爾等幾人應盡心盡力輔左朕管理好軍方諸事。無戰事時各自討論時局,其下組建軍情司,主管刺探軍情,和對外勢力探查,以及搜查奸細等事宜!”

當李世民說完,所有人都是眼前一亮,其他的不說,這軍情司絕對是個好東西。打仗打得是什麼?是軍情,是情報!

一旦軍情司被自己掌握,這今後打仗還不事半功倍?

看到眾人火熱的眼神李世民心中一笑,看向姬松。

“姬松!”

姬松一愣,但還是上前道:“臣在!”

“軍情司事關重大,你又是兵部尚書,朕另封你為武英閣監察使,凡武英閣諸事你皆有監察之權,可直接向朕負責!”

姬松聞言一下愣住了,這事什麼?給武英閣的大老們找了個太上皇?

這個監察使看似沒有具體實權,只有監察權利。但真是情況卻是他什麼地方都可以不管,但又什麼地方又可以管,只要一件事情不能再自己這邊透過,那就執行不下去。

姬松張大嘴巴,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姬松,還不接旨!”

李世民皺眉道。

“臣姬松接旨!”

自己能拒絕嗎?看了眼上首的李世民,他將這個想法徹底埋藏在心底。

這算是給武英閣套上了一個繩子,自己作為在軍方還有些威望的人,更是大唐新生代將領的楷模,自己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都很適合這個位子。

李靖等人先是皺眉,但隨後想到什麼又舒展開來!

轉念一想他就有些明白皇帝意思了,那就是在告訴他們,雖然軍方不再受文官掣肘,但還是低調點好,而姬松就是給他們上的緊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