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老鄭的內心獨白(第2/3頁)
章節報錯
現在自己老了,也活不了多少年,是時候將兒子推出來了。
這此家主看樣子也有這樣的意思,姬氏分宗的訊息早就傳了出去,到時候讓兒子跟著家裡的主家去別的地方重新開始,未必不是個好出路!
自家兒子自己知道,是個老實人,但沒什麼天賦,做些蕭規陳隨的事情沒問題,但守成有餘開拓不足,想要進入姬氏核心是不可能了。
讓他跟著二公子,三公子,或者家主弟子以及姬氏其他族人,也算是個不錯的主意!
姬氏不光是家主這一脈,家主祖父同輩共有三個兄弟,家主祖父走得早,只留下家主父親一個兒子,家主也沒什麼親兄弟。
二房是二叔祖這一脈,雖然大兒、二兒走的早,但留下了孩子續香火,又有姬伯在。
三叔祖是三房,有兒子五人,以現在莊子主事人姬德為主,子孫數十人,算是家裡人最多的一脈。
二房,三房此時已是開枝散葉,隨著姬氏的擴張不斷遷徙,留在莊子上的並不多!
這些人有著姬氏在後面,在家主的約束下都本本分分,從來不仗勢欺人,就算有些混賬,不用家主出面,二叔祖就親自處理了,根本就輪不到家主出面。
他們有經商的,也有為官的,但更多的是教書育人!
也不知怎麼回事,或許是姬氏骨子裡就有一種好為人師的基因,從家主開始,就不斷地強調讀書的重要性!
上一輩人也就罷了,也沒讀過什麼書,大部分都在莊子上。但和家主的同輩的人就不同了,他們從小就接受家主的教育,影響也最大。
明明有機會讀書,但卻死活不去,非要說什麼,願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這在別家早就被打得半死了,成才了不為家中做貢獻,卻想著去教書?這腦子是怎麼想的?
但讓人意外的是,家主不但沒有阻止,還大力支援!
為了此事,更是親自求爺爺告奶奶,將他們安排到大唐各處,並且自掏腰包為他們安家落戶,還出錢蓋學堂。
現在光在姬氏名下的學堂,大唐就有不下百處,並且現在隨著每年莊子上姬氏學堂畢業的人數不斷增加!
他們不懂家主為什麼這麼做,雖然不理解,但卻沒有人去制止,都不打折扣地去執行!
在他們想來,教書育人雖然為人尊重,但想要為家裡謀好處,還是見效太慢,想要看到成果,非得數十上百年不可!
區區百座學堂,每座頂天了也就教授幾十名學生,這能幹什麼?要知道隨著太白書院的建立,那些世家大族也看到了辦大型書院的好處,不但能為自家博得美名,還能選拔不少好苗子!
既然書籍壟斷不成,那就加入進去。打不過就加入的心理顯露得淋漓盡致!
不但是他們,朝廷也大力推廣官學建立,現在至少每縣都有一個縣學,州中有州學,長安有太學,每年滿大唐畢業的學子數不勝數!
說這麼多,就是想說現在的姬氏很龐大,支系繁多,並且遍佈大唐各個角落,說起影響力,並不比那些世家大族差!
所以,跟著旁系去建立分宗,這是一次機會。這些人建立初期必定需要一些信得過的老人,而姬氏旗下的各個管事,掌櫃,甚至於活計都是他們需要的物件!
這些老人他們是別想了,但他們的孩子可以啊!
這些孩子從小就在學堂讀書,受到的教育並不比別人差,並且一直被家中大人教導,能力並不差,現在只是缺乏經驗罷了!
能拉攏這些年輕人跟著自己去建立分宗,這可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能建立分宗的宗主,都是姬氏精英,這些人要能力有能力,錢,家裡更是富得流油。又有姬氏宗主也就是家主在後面支援,官面上,和人脈都沒問題!
這樣一來,要不了多少年,分宗必然發展迅猛,雖然比不上主宗,但絕對不差,並且還能成為分宗的嫡系,這可是難得的機會,錯過了,今後非得後悔死不可!
因此,他現在能為自家兒子爭取的就是希望能分到家主這一脈的分宗中。
大公子是最好的選擇,但以自家兒子的能力怕是不可能了,那些眼紅自己位子多年的老混蛋,豈會放過這個機會?
既然大公子哪沒戲,但就去二公子哪去,反正二公子也是家主嫡子,為人也好,必然不會虧待自家兒子的。
再次就是家主的四位弟子了,現在他們都是有爵位在身,姬青和薛禮更是侯爵,將來成就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