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為什麼會被大肆傳唱,除了那些想為家族子弟揚名是世家大族還能有誰?

一個個想出名都想瘋了,什麼玩意兒都敢往外傳。也就姬松這個‘詞祖’大度,不與他們一般見識,要是擱在別人身上試試?看能不能讓你身敗名裂?

“這..........!”

長孫張大嘴巴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想想以前每個朝代都有自己風格的文華盛世,先秦在春秋戰國之交達到鼎盛,百家爭鳴,各自彰顯自己的絕世風采,為世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兩漢時期在三國時代達到極盛,一曲《短歌行》讓多少英雄折腰?一篇《洛神賦》更是至今無人超越。建安七子的文華盛世到現在都留有餘音,讓人嚮往之!

大唐建國快三十年了,但現在除了姬松在文壇獨領風騷之外,其他人更是望其項背,不敢掠其鋒芒。

一個少年宗師就已讓世人直不起腰來,更不要說與其爭鋒了。

“您也不要妄自菲薄,你希望的事情承乾不是正在做嗎?等到《貞觀大典》出世,再還有印刷術和紙張的問世,一個文華盛世正在向我們走來。”

“一個孩子,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最後到學識淵博,這至少需要數十年時間,我們不著急,您現在春秋鼎盛,正是大有作為的時候,豈能在這件事鑽牛角尖?”

“至於姬松?”

長孫咬牙切齒道:“那小子就是個特例,不能將他與平常人比,不然非得氣死不可。一來他有姬氏淵博的傳承做底蘊,加上其堪稱妖孽的聰慧,有此成就並不意外!”

“姬氏沉寂太久了,要不是姬松出現,或許現在他們一族還在地裡剝食呢,豈能有現在的風光?”

“依臣妾看啊,這小子就是姬氏千年氣運的結果。厚積薄發之下才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妖孽。不信你看看他那幾個兒子,潤兒是臣妾看著長大的,雖說聰慧,但也就那樣,這樣的孩子臣妾能找一大把,就這還是名師教導的緣故。”

長孫繼續道:“潤兒將來是要繼承他父親的爵位的,這些年臣妾算是看出來了,潤兒這孩子雖然有些迂腐,一點都不像他父親。但這樣的孩子才是我們皇家需要的。他和妤兒成親後,必定是將來承乾或者後世之君的左膀右臂。有好畤侯一脈為皇家護衛,就算有所不測,也不會到了徹底崩壞的結局。”

“小貓就不說了,遲早是要嫁人的,他的三子還小也看不出什麼來。唯一讓臣妾吃不透的是他的嫡次子姬澤。”

說道這裡他有些遲疑,不知道該怎麼說。

“哦?姬澤怎麼了?那孩子朕見過,是個沉默寡言的,也不往人前湊,整日裡忙活著自己的事情,常年一個人在自己院子裡,沒什麼存在感。”

說完之後有些疑惑道:“難道這孩子有什麼奇特的地方不成?朕怎麼沒看出來?”

“也不是......!”

長孫的欲言又止讓李世民更好奇了,那孩子自己映像不深,就像個透明人似的,沒什麼存在感!

就在長孫糾結的時候,一旁的程處嗣有些忍不住了。

“娘娘,您不覺得姬澤和郕國公很像嗎?”

長孫眼睛一亮,連忙道:“對對,就是這樣!”

她看向李世民道:“您還記得當初第一次見到姬松的樣子嗎?臣妾聽您說過,初見時只覺得平平無奇,就是穩重異常,不像個年輕人?”

李世民一愣,回想起當初第一次見到姬松的場景,那時候平陽危在旦夕,自己已經認命了。

但或許是平陽命不該絕,竟然遇到去姬松家的謝廉一行,這才去了那時候的姜家坳。

在自己發狂的劍下竟然面不改色,如此膽色可不多見。隨後隨著接觸越來越多,這才驚訝地發現眼前少年是如此的出色。

李世民朝程處嗣問道:“說吧,將你知道都說出來,朕倒是很好奇這姬家的二小子有何過人之處,竟然讓你和皇后都認為他最像郕國公?”

程處嗣想了想,說道:“具體的臣也說不上來,因為臣家和郕國公交好,兩家孩子也經常一起玩,有次臣路過就看到這樣一幕。”

他回想道:“那是一個秋季,其他孩子都在玩耍,但姬澤這孩子卻抱著個書看得入迷。若只是如此的話臣也就覺得這孩子是個嗜書如命的人。但最後臣發現自己錯了。”

“當臣走進,這才發現,在它的跟前擺放著一堆不知何用的零件,有鐵的也有木頭的。但就是這麼一推雜亂不知何用的零件,竟然在它的手中如同奇蹟一般拼湊成了一個臣沒見過的東西。”

“那東西很複雜,臣就問他,您知道他是怎麼回答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