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軍隊衰弱的原因?(第2/3頁)
章節報錯
流放的囚徒,流民,活不下去的難民,就算兩宋賦稅冠絕中國封建時代所有王朝,但還是被周邊異族打得只能防守!
更是創下了皇族大恥,使華夏蒙羞百年,後有朱元璋再造華夏天,這才使得華夏再次屹立於世界之巔!
但兩宋流傳下來的那些士大夫,在早期有著朱元璋,朱棣,仁宣帝壓著還算老實,但之後簡直就是兩宋的翻版,甚至有過之無不及,一品武將不如七品縣令,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隨後華夏再次沉淪數百年,差點永世不得翻身!
直到姬松前世的那個時代,華夏才再次屹立於世界之林,但也處處受制,謹小慎微,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復之地!
但想要讓大唐的軍隊成為後世那樣的軍隊,這簡直難比登天,根本就不可能。
不但需要足夠的國力支撐,還要在思想對軍隊進行改造,想要成為這樣的軍隊,姬松想想都覺得頭皮發麻!
“沒辦法,這事根本就不可能!”
姬松頭搖的就像撥浪鼓,苦笑道:“臣想臣已經知道陛下的打算了,請恕臣逾矩,但臣卻不得不說!”
李世民沉默片刻,道:“難道真的沒有辦法嗎?”
站在一旁的陳壽有些莫名其妙,明明每個字他都聽得清清楚楚,但連起來他怎麼就不明白了?
姬松想了下,說道:“有句老話說得好,國雖大,好戰必亡,忘戰必危!這句話將我們現在的情況都說完了。一個國家不可能永遠都在打仗,這樣就算是再大的國家也會崩潰掉;同樣的,國家也不能沒有戰爭,若沒有戰事,百姓雖然生活好了,但將士卻是廢了,一旦有敵人攻打大唐,大唐絕對撐不住的。”
“一支勁旅不是段時間能成就的,這需要大量的戰事,優勝劣汰,留下的都是強者。但敵人會給我們機會嗎?”
姬松搖頭道:“不會,他們只會加快速度滅亡我們!”
“在這中間有一個度,既不能讓將士們閒著,也不能天天打仗,最好的狀態就是一兩年一小打,九年十年一大打,再不行,也必須在二十年之內打一仗,讓軍隊中的新生代鍛煉出來,這樣才能不斷湧現出大量的軍事人才。”
“但這幾乎不可能,沒有一以貫之朝政穩定國策,新君上位能不能延續上任皇帝的決策,能不能有遠見,這都是制約。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姬松說到這裡就不再說了,自己今日已經有些逾矩了,要是以前他絕對不會說這些,但現在姬氏和皇家綁在一起,他當然希望大唐能永久地流傳下去!
“朕明白你的意思了!”
李世民臉色很不好看,姬松也明白他的心思,能好看就怪了!
按照姬松的說法,王朝走向滅亡是肯定的,只是時間長短問題,要是眼前之人不是姬松,他早就發飆了。
但姬松的話也給他提供了一個思路,那就是不能讓軍隊閒著,特別是國內的軍隊,時不時地拉出去打一仗,然後再將一些年紀大了的老兵安排進國內各處,這樣一來,不但能加大掌控國內的局勢,還能起到鍛鍊軍隊的作用。
還有長安的十六衛將士,這些人絕對不能淪為草包,隔三差五的派出去打上幾場仗,然後將其中的佼佼者留下,再到邊軍各處選拔一部分能征善戰的,這樣一來就能極大緩解了國內將士戰力下降的窘境,也能更好地鎮壓不臣。
只要中央強大了,那麼其他的都不成問題,凡是有戰亂,或者野心者,反手就可鎮壓!
“這件事就交給你了,給朕好好寫份陳條上來,寫仔細些,到時候再和各位國公們商量下,最後再拿出一個辦法來。”
雖然沒有得到自己最想要的,但現在也不差,本想著等姬松在兵部待個一年半載的,到時候熟悉兵部事宜了再詢問,沒想到現在就有了意外之喜!
“陛下,你們再說什麼呢,看起來您挺高興的?說出來也讓臣等高興高興啊,您可不能厚此薄彼!”
能說這話的除了程咬金這個渾不懍還能有誰?
李世民聽到這話頓時臉都黑了,這混蛋..........
不一會兒,玩耍好了得國公們都來到跟前,好奇地看著他們。
李世民還能說什麼?
於是就將姬松的談話簡單說了下,但等他說完之後卻發現沒聲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