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郕國公(第1/4頁)
章節報錯
“姬松上前聽封!”
姬松上前一步,單膝跪地,上首抱拳。
只見陳壽拿出一張明黃色的聖旨,看了眼姬松,大聲宣道:“大唐皇帝制曰:昔國初之時,突厥南下,國朝洶湧,關中大地險有傾覆之危。十數萬大軍陳列渭水之側,姬氏佳兒松者,為人果敢,以沖齡之年帥族部百餘人,雖為父報仇,但其孤身入營,殺其敵將,後又於高陵大敗敵軍,揚我國威。”
“突厥雖退,但仍是大唐之敵。貞觀二年,松以弱冠之年入朝聽用,不過年許,創司農寺,鼓勵百姓墾荒,得田無數。貞觀三年冬,臨危受命,以後軍總管之職,帥千餘將士馬踏突厥王庭,生擒其酋,及其以下百官數百人,東突厥隨滅。”
“獻曲轅犁,六腳耬車,水車,使大唐耕作更加得力……”
“山東,兩淮突發大水,百姓流離失所,死傷無數,松以初建大唐水師南下交州,得糧百萬石,生民得解,其功莫大焉!”
“出鎮宣州,五年富其地..........”
“建書院,迄今為止,已是大唐文華聖地,天下人慕之久矣!”
“組建遠航水師艦隊,遠赴數萬裡海域,得高產糧種,結瑪雅之文明.............”
“獻鍊鐵之法,大唐隨有鋼鐵之利,百姓有鐵製農具,效率大大提升!”
“制宣紙,鍊鋼鐵,建鐵城,開鐵礦............”
“遼東之行,勢如破竹,得卑沙城,石城,建安城,安市城外以一敵五,勝之!”
“........如此種種,不賞不足以令天下臣民信服,不獎不足以顯大唐之功勳,其所作所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這時,李世民阻止了陳壽的宣旨!
“姬松!”
姬松一愣,但還是回到:“臣在!”
李世民環顧下方,凡是被他看到的人都低頭不語,就是想要阻止皇帝封賞的人,在聽到姬松種種功績之後也瞬間閉嘴!
要是這樣的功績還不能被朝廷冊封,那麼他們算什麼?廢物不成?
這是百官的集體利益所在,其他時候他們哪怕希望將姬松碎屍萬段,但在此時,姬松得到他應有的功績他們是不會阻攔的。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今日他們可以阻止姬松的封賞,那就難保明日別人就不會用同樣的方式阻止自己的功績!
更何況,看到皇帝如此鄭重,他們就是想阻止也是不可能了。
之前已經說了姬松的功績,那麼接下來就是姬松的封賞了。
只見李世民朗聲道:“爾諸奉天征討四方,臥雪眠霜,櫛風沐雨,百戰百勝,萬死半生,報國之深恩,弘濟艱難,宣力甚多,輔城大功,仰稽大唐開國功臣,賞賜等第,參酌得宜,論功高下,定爾爵賞,在爾矣!”
姬青等人聽得熱血澎湃,老師的功績被皇帝親自娓娓道來,這是多麼榮耀的事情?
眾臣心下微沉,凡是和姬松交好的全都喜笑顏來,等著接下來的封賞,皇帝如此誇讚,這封賞絕對不低。
但和姬松交惡的,心裡則暗歎一聲,這姬松怕是要一飛沖天了。現在朝堂已有世家門閥,隴西勳貴,開國功臣,加上代表寒門和平民的姬氏門人,之前還因為姬松不在朝堂中心,只有謝廉一人維持,但以陛下對姬氏的看重,將來朝堂之上必將又要分出一個實力強大的派系了。
李世民可不管眾人怎麼想,看著姬松,沉聲道:“今封開國縣侯,好畤侯姬松為宣力推誠武臣開國公,其號曰:郕,是為開國郕國公。”
“特進紫金榮祿大夫、金吾衛大將軍、兵部尚書,宣州刺史......”
“封地兩千畝,戶加三百.............”
這時,就在大家以為完了的時候,只見皇帝退下,陳壽又拿出一份聖旨,大聲道:“另,保留好畤侯之爵位,封地封戶不變,子子孫孫承襲之,與國同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