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們猶豫了!

“走,去找那個始作俑者去!”

杜如晦咬牙切齒道。

長孫無忌心裡也不爽的很,火器的使用與否他並不在意,但陛下不找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而是這他們,這讓他心裡很是不爽!不爽怎麼辦?

當然是找當事人的晦氣了,不然這口氣咽不下去!

姬松回到營帳之後就在發呆,今日之事看似明瞭,但卻讓他陷入了被動當中,武將中有人對他不滿他是知道的。

但今日就連尉遲恭和李績等人都不約而同的將他逼到了牆角,讓他不得不再極為倉促的情況下做出決定!

他翻來覆去將整個事件想了又想,總是覺得哪裡不對,但又說不上來。

要說尉遲等人聯合起來對付他,他是不信的。要是連他們都不能相信,那整個朝堂之上就沒有可信之人了。

他越想越煩躁,乾脆將看不進去的書扔到案几上準備出去走走!

“喲!誰惹我們的好畤侯了?怎麼還發起脾氣來了?”

就在這時,營帳被掀開,杜如晦和長孫無忌聯袂而來!

“你們怎麼來了?”

姬松詫異道。

杜如晦沒有回答姬松的話,而是上前俯身將姬松扔下的書撿了起來,看到上面的書名後,就沒好氣瞪了他一眼!

“你小子也算是愛書之人,這本衛大將軍作注的《尉繚子》你竟然棄之如敝履,簡直不當人子!”

“豈有此理!”

說完他仔細的將上面的摺痕撫平,小心地放在案几上。

“沒想到你還有如此雅興看書?《尉繚子》一書乃是先秦始皇時期的國尉,尉繚子一生的兵法精要!尉繚子乃鬼谷子門人,從進入大秦之後,掌管大秦軍事戰略,為大秦一統六國盡心盡力,其功勞絲毫不亞於王翦,李斯之流。待秦一統六國之後,卻功成身退,自此不知蹤跡,後世也只留下這《尉繚子》一書。”

“可惜可嘆!若是當初有他在,大秦也不至於如此啊!”

長孫無忌感慨道。

姬松聞言皺眉道:“趙公之言差異!”

“哦?好畤侯有何高見?”

長孫無忌有些‘吃驚’道。

“尉繚子固然有經世之才,但同樣也是目光高遠之人,其戰略思想就是千年之後的今天也是頗為高遠,其以國力強盛,治國的根本在於耕織,‘非五穀無以充腹,非絲麻無以蓋形’。說明其在戰爭上極為重視國力的作用。注重集中優勢兵力,以黑雲壓頂之勢,行碾壓之勢,行堂皇之道。”

“在本侯看來,其人之思想真正是大一統王朝才該有的大氣魄和大戰略。只要國力強盛,就算一次不成,也可兩次,三次,無數次,直到敵人徹底被拖垮為之。”

“這是大國之道,也是堂皇正道。不需行那鬼域伎倆,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但............”

姬搖搖有,有些苦笑道:“但這對上位者的要求極高,在明君或者大氣魄君王當政期間,此戰略思想才有可能實現,不然就是空中樓閣,水中之月,望之而不可及,徒做苦惱罷了!”

“正如漢武帝之策,就是以強大的國力硬生生地拖垮了匈奴,加上又有衛霍這樣的天生帥才,這才將匈奴打的差點亡國滅種,至此一蹶不振!”

“又有漢宣帝時期,國力充沛,百姓富足,除了羌族之戰戰略失誤之外,其餘大戰都在強大國力的支撐下完成,漢家自有制度,王霸之道雜之,一手蘿蔔,一手大棒,愣是將漢武之後的頹勢徹底扭轉,重現太平盛世。”

“晚期更是任由異族互相攻伐,大漢則坐山觀虎鬥,鋤強扶弱,平衡天下,接納異族歸附如過江之卿,至此國無強敵,百姓安樂,容百族於一族,實乃千秋之功。”

“但所託非人,一聲心血皆為繼位者劉奭所壞,西漢至此走向下坡路,無可挽回!”

長孫無忌愣愣地看著姬松,沒想到自己無意中的言論,竟然引起姬松反駁,引申出了這麼多言論?

“但就是宣帝這樣的明君,都有忌憚武臣的時候,可見人無完人啊!”

姬松有些詫異地看了眼長孫無忌,不知道他葫蘆裡到底買的什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