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杜如晦的反應卻讓他們有些詫異,只聽他道:“都看著老夫做什麼?世間奇才何其多也,遠勝老夫的比比皆是,姬青等人老夫也是見過的,可以說是大唐首屈一指的少年英才。”

隨後嘆息道:“只是沒有想到他們在十年未歸之後,竟然成長到如此地步?行事天馬行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心性,胸襟,氣魄,能力都已是妙到毫顛,宛如羚羊掛角,無處可尋!”

他轉身朝李世民一禮,道:“臣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李世民詫異道:“愛卿何出此言?這喜又從何而來?”

杜如晦聞言笑道:“當然是這些少年英才了,姬青,劉先成,王玄策,薛禮四人陛下都是見過的,當年姬府一場宴會更是令人影響深刻,陛下更是當面誇讚他們少年英才之事早已遍傳天下。”

“現在又經過十年磨難,十年生死間的歷練,等回到大唐,這樣有能力,有心性,不管胸襟,眼界都首屈一指的英才,稍加磨礪就是大唐的股肱之臣。”

“這難道不應該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嗎?”

李世民先是一愣,腦海中好似響起當初哪幾個吟著三字經,英姿勃發的少年郎們。

“不錯,他們都是大唐的好兒郎啊!”

“披荊斬棘,遠赴數萬裡之外的異國他鄉,為國忠,為人義,此等青年才俊,正是大唐所需要的啊!”

眾人聞言,都躬身道:“臣賀喜陛下再得英才,願我大唐萬世永存!”

姬松眼眶微紅,欣慰道:“臣代那些不成器的弟子謝過陛下恩典,臣在此立誓,他們今生必定為大唐之繁榮昌盛添磚添瓦,若是將來有危害大唐的孽畜,不用陛下出手,臣就能讓他們生死兩難!”

李世民走下來,扶起眾人,然後看向姬松,嘆息道:“這些年苦了你!”

“姬氏一百多最傑出的子弟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傳說,踏上這條不歸路,這一去就是十年之久。”

“他們是你的心血,也是你的希望,這些朕都知道。”

他欣慰地拍了拍姬松的肩膀。

“現在好了,他們都回來了,你也算是功德圓滿,現在也該放下心中的愧疚了吧?”

姬松這些年為他那些弟子都做了些什麼,沒有比他更清楚了。

不惜南下煙瘴之地,造下不少殺孽,在那裡建造船廠,造大船,幾乎傾家蕩產,就是為了那一點點希望。

要不是他中途發現不對,對其做出了一些佈置,恐怕等船造好之日,就是他遠走海外之時。

他有時候怒其不爭,恨其婦人之仁,有時候真恨不得掰開這貨的腦袋看看裡面全都裝的是什麼玩意兒!

但皇天不負有心人人,或許是心誠則靈,上天也被感動了。在就要徹底失望,做出最後掙扎的時候,那些人回來了。

姬松聞言叩首道:“臣多謝陛下對臣的縱容和愛護,臣知道,這些事情瞞不過陛下的,但陛下卻從來沒有明面上阻止過。”

“皇天后土,實所共鑑,臣這一生怕是還不完陛下的恩典了。”

“我長安姬氏一族,願為大唐赴湯蹈火,為大唐之盛世略盡綿薄之力............”

李世民聽到此言高興的手舞足蹈,如果說之前他硬是將姬鬆綁在皇家的戰車上,那麼現在則是姬氏主動融合了。

姬松是個聰明人,徹底和皇家綁在一起的危險會讓姬氏處在極度危險的境遇裡。

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不管是李世民還是長孫,還有李承乾為姬氏做的太多了,多到他姬松無以為報的地步。

就他做的那些事情,一旦被任何一個皇帝知道,就是死上十回百回都不為過。

但李世民是怎麼做的?

不管姬松做的有多過分,皇帝從來都沒有真正想將姬氏怎麼樣過。

今日之事,要是放在其他人,早就拉出去砍頭了。

但在姬松這裡卻輕飄飄的放過了,今日他要不做出回應,接下來迎接姬氏的恐怕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