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此次招生的情況?”

太極殿內,李世民拿著一份很厚的名單說道。

“回稟陛下,是的!”姬松笑道。

這次的情況也出乎他的意料,本以為這次臨時擴招,會招來很多學業不好的學生,

但靈機一動的特長考核,卻給了姬松一個大大的驚喜!

有的學子雖然學問和先賢典籍不精通,但在其他方面卻有了很大的成就。

不說其他,就這次考核中就出現了數十位算學不錯的學生,雖然在姬松看來也就後世的初中生水準,但在當下這個時代,他們就是拔尖的人才。

還有擅長百工建造的人才,有的是家學淵源,有的是自學成才,但不管是什麼原因,這比姬松當初想到的結果要好上太多。

當下畢竟不是宋明清儒學至上的時代,先秦百家雖然早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但先賢的典籍和智慧卻沒有被丟掉,很多學子都因為興趣走上來這條路,雖然稚嫩,但畢竟是有了基礎。

還有一個學子字寫的不好,學問也馬馬虎虎,但對農家之事知之甚祥,自己更是經常勞作。

他種的地每年都會比鄰家的地多出幾鬥糧食,雖然不多,但這已經很好了。

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一下子湧現出了不少人才。

本來準備只招收八百人的書院先生一看,不行,必須繼續擴招。

反正書院有的是地方教授學生,不能將這些書生放棄。

這些人雖然沒有太大的本事,但他們卻能體現一個國家的文華,是值得培養的。

於是,八百人變成了一千人。

“這幾個是怎麼回事?”

翻看到後面,李世民發現有十多位學生的名字被單獨列了出來,就問道。

姬松上前看了一眼,笑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看到姬松對自己賀喜,李世民更是莫名其妙,沒好氣道:“有話就說,有屁就放,跟誰學的這些?”

姬松頓時臉都黑了,更是恨不得將鞋底拍在李世民臉上。

他就納悶了,別人拍你馬屁的的時候,你都一副高興的模樣,為什麼每次遇到他就像很不耐煩的樣子?

姬松黑著臉說道:“這是這次學生中對軍伍之事有獨到見解的人才,其中幾人的武藝怕是不下姬青他們,甚至有一人就連小子都不敢說穩贏。”

“連你都不敢說贏?”

這下李世民好奇了,要知道姬松的武藝他可是知道的,比之幾位老將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現在他卻說有人能和他相比?

“誰?”

姬松嚴肅道:“薛禮,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今年剛十八歲。現居絳州龍門縣修村,家中貧寒,只能艱難度日。”

他有些感慨道:“臣也沒有想到,在學生中會出現這樣一個異類,要不是他小時母親教過他不少字,這次可能第一關就被淘汰了。”

其實姬松也沒想到這次能挖出這位大神,說薛禮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但薛仁貴的大名估計大家能聽出繭子來。

按理來說,薛禮在李世民晚年時才會投軍,現在他也就十八歲左右,沒想到這次招生卻能將這位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