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義成公主(第1/2頁)
章節報錯
姬松已經知道陳壽來草原的訊息,他知道陳壽來的意思,當初提兵北上之前,他就給姬松帶了一封皇帝的密信。
信上的內容不多,就是要姬松在草原上務必將傳國玉璽安全帶回去,這件事皇帝也不敢大張旗鼓的去做。
傳國玉璽在蕭後身上的訊息知道人並不多,能隱蔽就儘量隱蔽,不易大張旗鼓弄到人盡皆知。
所以,在捷報上得知蕭後被生擒,他就坐不住了,還將最信任的宦官陳壽給派來了。
姬松並不覺得大張旗鼓,自從秦始皇一統中原後,命李斯造傳國玉璽後,這件至寶,就成為了中原王朝是否正統的象徵。
雖然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但他確實是凝聚天下人心的利器,更能代表正統的東西。
從法理上來說,秦之後的漢人王朝,都不否認自己是繼承前朝的事情,所以秦朝流傳下來的傳國玉璽,也就成為了是否是正統王朝的象徵。
後世宋明兩代王朝都沒有傳國玉璽,被世人稱之為‘白板皇帝’,士大夫階層更是對其鄙視不已!
姬松雖然不以為意,也不認為一個玉璽就能代表天下人心。
但此時李世民卻需要這件東西,來證明自己的法理性,也能極大地消除世家對他的牴觸情緒。
因此,在擒獲蕭後後,他就派重兵看守,務必保證她和傳國玉璽的安全。
不是沒有人想過直接將傳國玉璽搶過來,由自己進獻給皇帝,但都被姬松阻止了。
這件東西是這個可憐人最後保命的東西,只要傳國玉璽一失,她立馬就沒有任何價值。
同時也考慮到蕭後的情緒,要是逼迫太甚,難保她不會損壞傳國玉璽。
自從蕭後來到大營之後,姬松就沒去見過她一次,除了確實沒什麼好說的,同樣也是為了避嫌。
但對於義成公主就沒有那麼多避諱了,已經頭髮花白的老婦人,還有什麼好避諱的?
這段時間雖然偶爾去看望一下,但每日的伙食都是他親自做的,只是沒有告訴她而已!
“公主,您看,這次又是變花樣了。”
義成公主身邊的侍女,是她的陪嫁宮女,姓劉,至於名字早就被遺忘了。
這麼些年下來,他和義成公主早就情同姐妹,感情甚篤!
“這次又是什麼?”義成公主無奈道。
這段時間那個少年侯爺,總是變這法子給自己這邊送些好吃的,還每次不重樣。
對於這個少年侯爺,她瞭解不多,只知道這次夜襲突厥王庭,就是他帶領下完成的。
這樣的人物,在當初大隋也不多見,剛開始他對姬松恨之入骨,但這些天下來,就算鐵石心腸也該知道他並沒有什麼壞心思。
對自己也是禮遇有加,但她早已心存死志,還有什麼可在乎的呢!
雖然放下了對他的恨意,該吃的東西是一點都不客氣,就是不待見他!
自己一生都在為大隋付出,但沒想到當初那麼強大的帝國,會在短短時間裡瞬間崩塌。
這讓她怎麼能接受?
自己犧牲自己的幸福,犧牲自己的一生,放棄在中原安定的生活,來到草原嫁給都快老死的突厥可汗。
不就是希望為大隋出力嗎,但現在大隋都沒了,頡力被擒,東突厥也完蛋了,那自己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她曾慫恿頡力南下攻打大唐,也讓邊地百姓受苦甚重,自己這樣一個人,不是該被斬殺嗎?但現在怎麼回事?
自己被好吃好喝的供著,甚至只要不是過分的要求,基本上都會被滿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