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頭也不回地巡邏去了,玩笑歸玩笑,該做的事絕對不能打折扣。

不過鬆哥兒的力氣漸長啊,這一腳踢的,還真他孃的疼。

姬松回到家裡,和娘打過招呼後,就回到自己房間。

躺在床上回想著二叔祖對自己說的話,他沒想到,看似垂垂老矣的二叔祖,竟然將事看的這麼明白。

二叔祖的意思很明白,不能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這讓他想起漢末三國時那些大家族的做法。

比如荀家,再比如諸葛家。他們都是將家族的力量分散開來,各自輔佐一國,就算有兩家失敗,那至少還有一家存在,不至於全族覆滅,這就是他們的家族生存之道。

但是,他們錯了。

那樣做雖然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家族的延續的問題,但卻是將災難降到了這個苦難的民族身上。

他們人為地將整個國家的人才分成了三個陣營,為了不輕易失敗,和實現自身的價值,使得這三個國家不斷拉鋸了數十上百年。

雖然在兩晉時期,世家的力量空前強大,號稱與世家共天下。

世家的強勢,也導致了大家都以家族為重,國家利益次之,百姓利益再次之的觀念。

從司馬昭篡位以來,不管是之後的八王之亂,還是世家的南逃。

都足以說明世家是不足以撐起這個天下的,雖有後來的千軍萬馬避白袍的陳子云之勇,也有苻堅百萬軍在謝安手中全軍覆沒的驚天偉業。

但這不能成為他們毫無進取,偏安苟且的理由。

所以,姬松沒打算將姬氏發展成為一個新的世家。

到了一定時候,分家是最好的做法,對於這點他沒有和二叔祖說,他不想讓一個老人家的希望破滅。

華夏這片土地上,根本就沒有世家存在的土壤。

後世更是在這方面嚴防死守,不給其半點機會。

與其為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奮鬥,還不如轉換思想,換一種思路。

‘分而散之,雖散不散;同祖而不同宗,同脈卻不同域。’這就是姬松將來打算做的。

他不想等到不可控制的時候再來做,那樣有可能就來不及了。

知道了今後該怎麼做,後面的事就簡單了。

這些事還為時過早,現在只是一個想法而已,今後不斷完善就是。

想通了,心中放下了,他的睏意也不斷襲來,不知不覺中就睡著了。

正月初二,這天還是大雪連綿,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也不知道這個冬天又有多少人要永遠地醒不來了,姬松只能在姬家莊做好自己的事,誰要是尋求幫助,他也不會拒絕。

但要是想做的更多,那他就無能為力了。

力所能及叫善心,傾盡全力,在封建時代只有兩種人會這樣做。

一是這個國家的主人,也就是皇帝,天下百姓都是他的子民,他不救,誰救?

二是有野心的人,但同時一鼎邀買人心的帽子,絕對會落在你的頭上。

你邀買人心,想幹嘛?是不是看長安城的椅子漂亮,你也想上去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