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八王之亂(第1/2頁)
章節報錯
惠帝一聽:“那老百姓們怎麼不多煮點肉粥吃呢?”
趙王倫發現這個皇帝比自己想象的還要愚蠢,就準備想辦法推翻他和賈后的統治,兩年之後這個時機終於來臨了。
賈后心裡忌憚的只有非她親生的太子司馬遹。總想著把他廢掉。正巧這個聰明太子也不務正業,成天無所事事,就在宮中建了一條街道,讓宮女太監扮做百姓沿街叫賣,自己則打扮成一個屠夫賣豬肉。賈后就寫了一封逼惠帝退位的書,在某天太子下班後找宮女給他灌酒,讓太子照抄了一遍。
這一次賈后總算找到了證據,第二天一上朝就把太子寫的書給滿朝文武傳看。在文武百官都摸不著頭腦的時候,賈后就派部隊把太子關到金墉城去了。
到了第二年,賈后嫌太子關著也是礙事,就命令親信孫慮配製毒藥去金墉城毒死太子。太子不願意吃孫慮送來的點心,孫慮隨索性便用搗藥用的石杵襲擊太子後腦勺,將他活生生給砸死了。
趙王倫正好得到口實,當天晚上就閃電般出兵進攻皇宮,派遣梁王肜去保護皇帝,翊軍校尉齊王冏帶一百名士兵前去捉拿賈后。賈謐正在賈后房中議事,突然發現外面情況不對。開門出來看時,被齊王冏一刀劈成了兩段。隨即齊王冏又把賈后給綁到了趙王倫的面前。
趙王倫先把她關到她經常關別人的金墉城,後來在賈后餓死楊太后的房間裡,逼迫賈后喝金屑酒自盡。一代奇後就這麼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這次政 變又殺了不少人,賈家諸親友全部滅族,司空張華也因阿附賈后被殺,賈氏外戚集團至此滅絕,從此天晉皇朝由外戚時代走向宗室時代。
趙王倫自任宰相兼大都督,讓孫秀擔任中書令,各種政事都由他下發。惠帝已經沒老婆孩子了,趙王倫就找了個姓羊的美女給惠帝當老婆,史稱羊後。立淮南王允為皇太弟,但是這個淮南王不願意受趙王倫的擺佈,準備聯絡賈謐二十四友餘黨石崇潘 嶽等秘密造反。
趙王倫的“相好”孫秀是個雙性戀,聽說石崇有個小妾叫綠珠長的很漂亮,想趁機霸佔。石崇不答應,孫秀就建議趙王倫把石崇抓起來。
石崇也知道闖禍了,趕緊和潘 嶽到淮南王允那裡商議對策。淮南王允就集結了七百步兵,在洛陽城四處放火,隨即進攻皇宮。
趙王倫被打了個出其不意,只好領著親信死守皇宮大門。外面亂箭射進來禁軍死傷大半,形勢一度十分危急。這個時候,趙王倫的親信伏胤從後門溜出來打著白旗見淮南王允。淮南王允認為趙王倫要投降,就興沖沖地過去問話,哪知道伏胤突然拔出匕首把淮南王允刺死,然後騎著淮南王允的馬跑掉了。
趙王倫一見計策成功,頓時士氣大漲。把淮南王允的部隊全部殺光。又派人把石崇和潘 嶽都逮起來,一併處斬,並派部隊捉拿二十四友中的其他人,豈知走漏了風聲,賈后餘黨紛紛樹倒猢猻散,四下逃亡。
趙王倫當了半年宰相,發現沒有當皇帝過癮。就讓孫秀假裝兵變,把惠帝和羊後給關到金墉城軟禁去了。然後他當上了天晉皇朝的第三任皇帝,這讓周圍的宗室都紅了眼。
趙王倫篡奪了天晉皇朝的皇位,非常忌諱給他幫大忙的齊王冏,於是便把他派許昌鎮守舊都。齊王冏心生不忿,就準備聯絡成都王穎和河間王顒共同造反。
愣頭青成都王穎當時在鄴城,一聽說此事便立即招兵買馬,不久就聚集了二十萬龐大的兵力。河間王顒接到信件後本來想加入趙王倫一方,就把齊王冏的使者給綁起來送到洛陽,可突然聽說成都王穎集結了二十萬大軍,嚇得馬上派人又把囚車接了回來,然後拼命賠禮,一道出兵進攻趙王倫。
三方聯軍一齊向洛陽殺來,半路上常山王乂也領著一批小國加入戰團。數十萬部隊在朝歌到潁上一帶屯了百里的大營地,趙王倫嚇的不知如何是好,拼湊了六萬二千人的部隊前去應敵,自己則在洛陽日夜求神拜佛,任命一群方士為大將軍,然後把方士畫的鬼符拿到軍營上,說按照神仙的指示,某月某日打仗必勝。
趙王倫的部隊還真給他爭氣,按照方士算的日子他們趁聯軍的部隊立足未穩發動突襲,消滅了兩萬多人。
然而好景不長,當天晚上聯軍部隊就發動反擊,在洛陽城下進行決戰。數十萬部隊對趙王倫的軍隊從東北和東方實施合圍,從半夜殺到天明,將趙王的部隊全部圍殲。是役雙方共戰死十幾萬人。
趙王倫發現神仙也幫不了他,翌日宣佈向聯軍投降。齊王冏成都王穎河間王顒領著數十萬大部隊浩浩蕩蕩地迎接惠帝復位,還是那幫勸趙王倫即位的大臣一齊歡呼惠帝的迴歸,混在裡面的梁王肜為了表現自己對皇帝的忠心,上表請求殺趙王倫。過了一百天皇帝癮的趙王倫也被關到賈后斃命的金墉城,在同一棟房子裡被迫喝下賈后喝過的金屑酒自殺。他的“相好”孫秀和名將孟觀等也跟著被滅了族。
聯軍取得了政權,頭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以齊王冏為第一功,封為大司馬,成都王穎為大將軍,河間王顒為太尉,常山王乂為撫軍大將軍,改封長沙王,東海王越為中書令兼侍中,梁王肜生急病死了,追封為太宰。惠帝前一撥大臣還沒認全呢,這又換了一撥大臣。
齊王冏成為了復辟的大英雄,慢慢地就驕橫起來,把自家建設的比皇宮還豪華,後來乾脆就不上朝,讓官員上完朝後,再去他家裡面問候一遍,不多久就沒人去白痴皇帝那裡去面壁了。
齊王冏的行為引起了其他親王的不滿,他們本來就是為了共同利益才走到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一起的。於是長沙王乂就與成都王穎和河間王顒密謀反叛。成都王穎則藉口老孃病重,一半告辭一半逃亡地先跑掉了,河間王顒也回到了長安準備造反。
河間王顒戰事準備完畢,便派遣大將張方為先鋒率領十萬大軍討伐齊王冏。
齊王冏對河間王顒的造反竟然毫無防備。直到部隊到達離洛陽一百二十里的地方才發覺。他知道城裡的長沙王乂和河間王顒關係很好,恐怕他為內應,就派兵進攻長沙王乂。可巧長沙王乂也在圖謀消滅齊王冏,兩下里的部隊就在洛陽城中混戰起來,長沙王乂讓部隊大喊齊王冏謀反,齊王冏也讓部隊喊長沙王乂謀反,於是都在城裡四處放火,全城都籠罩在滾滾硝煙之中,連一百二十里外的河間王顒的營地都能看的見。
雙方的部隊在煙火中殺的昏天黑地。長沙王乂覺得難以取勝,就派部隊捉拿惠帝和大臣,把他們都趕到城樓上,逼迫惠帝宣佈齊王冏謀反。可恰巧齊王冏的部隊正好殺到城樓下,看到長沙王乂的旗號在城樓上,不分青紅皂白就射。其他大臣一看齊王冏果然在謀反,趕快催促惠帝下詔宣佈追殺齊王冏。
有了惠帝的詔書,長沙王乂的部隊士氣大振,戰力頓時增強數倍。惠帝的禁衛軍也出來幫忙,經過三天三夜硝煙下的混戰,齊王冏的部隊大敗,被長沙王乂活捉。
而後長沙王乂晉升為太尉,而那倒黴的齊王冏則被斬首。勞師千里而無功的河間王顒白白為他人做了嫁衣裳,什麼好處都沒撈到,氣的七竅生煙。
正當河間王顒要翻臉的時候,在益州發生了流民叛亂,河間王顒不得不回去平叛。
原來在西蜀綿竹,聚集了十幾萬逃亡的老百姓,他們大都是隴右天水一帶的氐族人,因為旱災而跑到四川找活路。益州刺史趙廞害怕這些不安定因素會對我西蜀造成不好的影響,準備把他們遣送回原籍,流民中有個叫李特的人,很有力氣,他有兩個兄弟李庠、李流,被趙廞聘請當部將。某天李庠犯罪被斬首,李特和李流乾脆煽動流民造反,殺死趙廞佔領了成都。
梁州刺史羅尚自告奮勇去西蜀擔任益州刺史。他到了成都後,一面結交分化各流民,一面偷偷調集三萬軍隊準備偷襲聚集在綿竹的流民。李特得到訊息後將計就計,在流民大營的外面又埋伏了一批流民,到了晚上軍隊殺過來後立即進行反包圍,把三萬晉軍殺的只剩五千狼狽逃跑。
河間王顒屢吃敗仗,就派遣重兵從荊州和長安兩路圍剿李特的部隊。荊州的部隊是相當有戰鬥力的壬午兵,李特在突圍中被叛軍殺死,留下李流擁立李特的兒子李雄率領流民繼續作戰。益州的形勢才稍微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