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噴水的文判武判自不必多說。

其中有兩位與張繼衣著相當之人,應該便是廬州城的其他陰曹了。

其下則是站著十位衣著黑色鵪鶉袍的鬼吏,至於陰差,他是一個沒看到,估計是被安排到了別處。若非他身份特殊,也不可能進的了這城隍殿。

而日遊、夜遊、巡檢之類的人物,不知何故,竟然全都沒有到場。直覺告訴他,廬州城發生的大事,很有可能和這些沒有到場的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好你個宮判,抓鬼除屍的本事沒有,竟然這在搞起了收攏人心的勾當,哼…你當這城隍殿是你的一言堂?”青氣罩面的文判,當即反擊了回去。

“行了,都給我退下!” 城隍厲聲將二人斥退之後,開始打量起了丁勉。“儒意罩頂,妖魂護身,不錯!不錯!陽人陰差之職,汝受之無愧!”

此言一出,整座大殿頓時一片譁然。陽人陰差在他們這些根紅苗正的陰官眼中,只不過是些撞得大運,亦或者是靠背景來此尋長生庇佑的酒囊飯袋之徒,端得是不會正眼相看。

可眼下丁勉竟然得到了城隍的讚賞,這意義便不一樣了。尤其是不少人在聽到“妖魂護身”這四個大字之時,更是眼中精光一閃而逝。

反倒是之前對城隍突然發難的文判,此刻在聽到張繼的言論時,竟然變得出奇的安靜,靜得讓人心堵…

丁勉暗中不由抖一機靈,連連朝城隍躬身作輯,言稱大人妙贊。

在深不可測的城隍面前,丁勉可謂是毫無秘密可言。他不敢再讓城隍繼續說下去了。正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城隍此舉,讚賞他的同時,也讓他直接暴露在了眾陰官眼皮底下。

自古以來,妖魂便為大多數仙門中人所推崇。或用之融於法器,凝練本命法寶;或取之祭煉神通,增強術法威力。

可若是妖魂落入那些個狠厲的陰官之手,事情便另當別論了。他們會不顧一切的吞噬掉妖魂,用以增加自身功力,即便是冒著靈體崩散的下場,也在所不惜。畢竟終日沉寂在這方暗無天日的地府,難保不會心境失衡。

在場之人,除了出身儒門的張繼能夠信賴之外,其他之人哪一個是好惹的主?但凡在地府任職者,必當遵循陰司典律是不假,可這只是明面上,背地裡那些見不得人的勾當,豈能少之!

此時的丁勉,雖然只是一方由三魂凝結而出的偽靈體,比之他的肉體不知弱了多少倍。但是,在經歷了《明王聖魂經》的洗禮後。丁勉三魂感受氣機的能力,絲毫不亞於他本體的無盡魂海。

因此,方才從這大殿中泛出的森寒殺意,完全被他捕捉到了。心中數落城隍口無遮攔的同時,丁勉的心神也隨之變得警覺了起來。

不管這城隍是有意還是無意,他今後的日子,絕對會劫難重重。得想辦法變強啊!丁勉思緒飄飛的同時,悄悄瞥了一眼身旁的張繼。

張繼莞爾一笑,丁勉的這點小心思,哪裡能瞞得過他。“大人…崔府君親筆所圈之人,定然有他的獨到之處。屬下能招攬進之在身邊做事,乃是前世修來的無上福分,還望大人賞賜他一方鬼器護身,也好為我地府更好的執法!”

張繼被崔鈺引為八品陰曹之事,在整個地府早已傳開。一位名動四方的大儒能得崔鈺看中,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崔鈺生前亦是儒門豪傑,給門中精幹一些方便也是理所當然。

可張繼的一句“崔府君親筆所圈之人”,那麼落入眾人耳中,意義不可謂不大。親筆所題與親筆所圈,雖然僅僅一字只差,其背後所折射出的氣機,無疑於天壤之別。

張繼這是在趁機告誡眾人,丁勉是崔鈺所看重之人,若想打丁勉的主意,還得看自身的實力夠不夠硬了。

果不其然,張繼話音剛落,眾人俱是一驚,滿臉的不可思議之色。靈體泛出的邪念,亦在此時遁於無形。

“哈哈!既然是崔府君看中之人,那麼本官便給他一件極品鬼器又如何?” 城隍略有深意的掃了一眼張繼,繼而話鋒一轉,“不過,這寶物也不是白送的,我這裡有一題,倘若此子能夠答出,我便送與他。在場之人如有誰能答出,本官亦不會吝嗇!”

丁勉略一遲疑,隨即躬身道,“還請大人出題!”

張繼將他抬得那麼高,若是不能給眾人一個滿意的答覆,此事過後他丁勉真成整個地府的笑柄了。屆時不光是張繼會落人口舌,崔鈺的名聲也會跟著受損,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呢!

張繼聞言,面色忽然大變,連帶著看向城隍的眼神也不再像之前那麼充滿敬意了。

“咳…眾位聽好了!”城隍臉上浮現出了些許尷尬之色,隨即沉聲說道,“話說古時有一採藥人,在進山採藥的途中,無意間撿到一百兩紋銀。 百兩紋銀與他來說,夠一家人十年的開銷了。

於是這位採藥人將銀兩懷揣在內,一路下山而去。由於路途偏遠,等到採藥人距家十里之時,天色已然黑了下來。

因為懼怕猖狂的山賊攔路,採藥人悄悄環顧了一下四周,眼見四下無人,便在旁邊找了一棵大樹,裝作出恭的樣子,偷偷把銀兩埋在了大樹下。完事後,他又暗暗檢查了一番,在確定沒有留下任何破綻後,他才肯放心離去。

等採藥人回到家裡時,已經是三更天了。他將此事偷偷告訴了妻子後,二人便相擁而眠。

第二天,採藥人去埋銀的大樹下挖銀子,豈料紋銀竟然不易而飛了。無奈之下,採藥人只能去官府報案。

官府遣派了兩位官差,去採藥人當初埋銀之地勘察,怎知這兩位官差亦是如消失的紋銀般,人間蒸發了。

一怒一下,官府整整派出了十幾位官差,去失銀之地尋找線索,盡皆是一去不復返。

汝可知將官差與紋銀,隱匿起來的罪魁禍首是誰嗎?”

城隍爆出的這則紋銀、官差失蹤案,仿若一塊投進大海的巨石,頓時激起了道道浪花!

在場之人,皆是心如明鏡,這城隍看似時是在考核丁勉,實則是廬州城內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事,這紋銀、官差失蹤案其是便是此間棘手之事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