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漫漫仙途,初踏修行 第三十九章 白玉踏天階(第2/2頁)
章節報錯
就在此刻,張繼腰間的陰司令,忽然之間青芒大勝,面色也隨之嚴肅了下來。“城隍有令,命我等火速趕往城隍殿。”
“這…”眾陰差聞之,不由一驚。
“大人!是不是出什麼事情了?”楚鋒欲言又止的說道。
“本官也是一頭霧水!不過時間緊迫,爾等可先行趕往城隍殿,老夫稍後便至!”張繼朝眾人略一擺手,施意他們先行離去。
“大人保重!” 楚鋒抱拳一禮,隨即大手一揮,“兄弟們!目標城隍殿!”
城隍發令,召喚陰官、陰差回殿述職,顯然是有什麼大事發生。張繼之所以拖延片刻,全是為了他。 令行禁止的為官之道,丁勉自是非常清楚。
此刻,不待張繼催促,他便立即溝通了藏匿在膻中穴中的才氣,繼而遊離全身,徑自朝那片凝結了十萬儒士高義、百萬雄師悲壯之地,持虔誠之姿而去。
正如張繼所言,他還未凝聚出自身神魂,若無非常手段,貿然進入地府,遲早會出大事。
而這些蕩氣迴腸、浩然未消的儒門之仁、義,正是可以護他魂魄周全的甲冑。
蒼涼與悲壯,不屈與毅然,如一道道聖潔無瑕的天蠶之絲,不斷在其心田交織,待綾羅附於其神之時,丁勉已然來到了燕雲關下。
此時此刻,他彷彿聽到了萬千羽扇綸巾的儒士在呼喊,正義凌然,浩然震天,不屈不撓,碧血染空。雖千萬人而吾往矣的儒門高義,繼往聖之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崇聖之姿,頃刻之間便已將其淹沒。
仁、義、禮、智、信,儒道五常,如五尊浩然衝星斗、正氣撼九州的儒門往聖,道之所顯,意之所存,無時無刻不震撼著他的心神。
精氣為物,遊魂為變,吹萬不同,鹹其自取。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那來自虛空中的迫切召喚,好似先哲儒院傳出的陣陣朗誦聲,經意史理流轉間,深深烙印在了丁勉靈魂最深處。
但見破敗不堪的燕雲關遺蹟處,不知何時竟然泛起了遮天迷霧,丁勉彷彿置身於一片道韻縹緲的仙境之中。心神震撼之下,一座高聳入雲、道韻十足的白玉踏天階,憑空出現在了燕雲關口。天階最上方,赫然漂浮著是一件神聖至不可侵犯的白色儒士服,與一頂高潔如雪的書生冠。
不遠處的張繼,看著這一幕,震撼之餘,隱隱多出了些許期待,一張威嚴無雙的面容,登時變的青氣裊繞起來。“萬千儒意憑空顯,五常猶在化服冠。大造化,大造化啊!沒想到此子竟然引發了十萬儒士的滔天執念,天降魂衣,若無意外,日後這世間要出一位儒門共主了。蒼天垂憐啊,我儒門要真正崛起了…”
魂衣,顧名思義,乃是神魂所穿之衣。自上古儒門開創之初,至今,魂衣也僅僅出現過一次。
昔日孔仲尼厄而作《春秋》,成就聖姿之時,引發神蹟,時有白玉麒麟自無盡蒼穹攜衣冠而來,臥於孔仲尼身側,而那方聖潔如雪的衣物,也隨之沒入了他體內。
三千門徒,眼見此景,直呼天道庇佑儒門,萬世太平將至。白玉麒麟也因此被儒門中人尊為了護教神獸。
遂,孔仲尼壽元耗盡之時,儒門上下盡皆籠罩在了一片悲愴之中。有不少門人隱約間看到一身白衣禮冠的孔仲尼,聖魂自床榻飄飛而出,騎麟沖天而去。後世門人,為紀念這位偉大的儒門開拓者,便尊其為儒門共主,以示仰慕敬佩之情。
至此,一句“共主魂衣白如雪,魂歸大道澤眾生”的儒門秘辛,被載入了儒門史冊。魂衣之名,由此而來。甚至儒門曾有傳言,得此魂衣者,日後必為儒門共主。可昔自孔仲尼之後,儒門再未有一人引發過此等神蹟,共主之名,因而成了孔仲尼的專屬名號。
張繼帶丁勉來此,本意是想讓他吸收些這裡殘存千年之久的浩然儒意,以保他心神不失。
可不承想時至今日,此等神蹟居然因丁勉而現,如此豈不是天降道機,預示著丁勉日後會成就共主之姿嗎?
丁勉被這憑空出現的勝景,亦是驚得合不攏嘴。那佇立在白玉踏天階最頂層的儒服禮冠,彷彿蘊含著無窮的魔力與道韻,丁勉雙眸一經觸碰到它們,便再也無法移動分毫。
“天賜不取,反受其咎!既是天道所賜,不取豈不令人悔恨終生!”
魂衣之事,丁勉從未聽過,但這並不妨礙他對未知事物的氣機把控。
浩氣長存,道韻十足,這便是他對儒服禮冠最直白的感官。直覺告訴他,若是能得到那兩件東西,他將來極有可能會得一樁天大的造化。
念及此處,丁勉一抖身上袖袍,也不顧是否會有危險臨身,一步踏入了白玉踏天階之上。
“嗡…”
在其步入白玉踏天階的那一刻,丁勉仿若置身於了一片隨風飄蕩的雲層之中,腳下軟綿綿的,如履萬千絲綢般,彈感十足。
與此同時,一道滄桑古樸且又縹緲如煙的聲音,陡然間自虛空中傳來。“適得三味何解?”
這聲音彷彿跨越了無盡空間與時間,自荒古世界所傳出的一般,滄桑孤寂,道韻古樸,儒意浸心,縹緲虛無間,直撫人之心田。又如漫天璀璨的星辰,溢彩星暈流轉的同時,神秘之息隨即而至,不免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