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何為浩然?

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

其為氣也,配義與道;

無是,餒也。

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

一道滄桑、古樸的聲音自丁勉魂海響起,其音之神聖,仿若聖人講道。

儒義之高覺,餘音繞樑三日不絕,聞之可固神安魂,換血洗髓,才氣流轉生生不息。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儒之道,在於胸懷仁義,無愧於天,直視本心!”

隨著最後一句儒道總章在丁勉魂海響起,虛空中的陣陣白氣開始從其頭頂百會穴,迅速飄下,最後匯聚在了丁勉胸口的膻中穴中。

白氣愈積愈多,盞茶之間便已白氣化液,凝為了一絲毛髮粗細的乳白色細絲。

才氣如絲,念頭通達,心如明鏡,文意罐體,文眼初生,是為明心見性。

至此,丁勉儒門大開,正式踏入了儒士九境之一的儒童境。

然而虛空中的白色浩然正氣,並未停止向丁勉的灌輸,依舊順著其頭頂的百會穴,迅速向譚中穴匯聚,絲毫沒有停滯的意思。

丁勉前世蓋因魂魄不全,只能精讀《經史子集》,卻不能真正步入儒道殿堂,而今他魂魄已補全,甚至超出了凡人的範疇,厚積薄發下,儒道修為自然芝麻開花節節高。

才氣如針,妙筆生花之儒秀境…

才氣如指,出口成章之儒舉境!

“噗通…噗通…”

陣陣石投深潭之聲,陡然間響徹在丁勉身體各處,而其一身鮮紅的血液也在此時完全脫變成了青碧色,此為碧血之旅之變。

此刻,虛空中的浩然正氣,全部被丁勉盡皆吸納一空,再無丁點白色霧氣可言。

而聖猿之識,紫蛟之魄也在丁勉踏入儒舉境的那一刻,鑽進他的魂海,不見了蹤跡。

說則很慢,實在只在幾息之間。

從虛空中的浩然之氣驟顯,再到丁勉踏入儒舉之境,僅僅不過幾個呼吸之間。

突然間的儒門大開,並沒有讓完全沉侵在琴意中的丁勉醒來。

魂海的脫變,讓他擁有了諸多常人所無法想象的能力。

便拿這次莫名其妙的踏入儒舉之境來講,此事並非他所主導,而是魂海中的猿識、蛟魄在感覺到了他心境變化下,以絕地求生的霸意,引發了殺身成仁的儒意。

這才有了丁勉的儒門大開,從而一舉連跨兩大儒境,破入了儒舉之境。若非如此,他怎會有今日這般機緣。一切皆是出自與他心神相融,卻又獨立成性的猿識、蛟魄的手筆。

“錚…” 隨著最後一道琴音的默然,丁勉自《十面埋伏》的意境中醒來。而其眼角卻是冰晶如玉,隱隱有液體殘留其上。

不知是在為霸王的梟雄陌路而感到落寞,還是在為剛剛叩開的儒道大門而心神激動。

“啪啪啪!”

易天行不知何時收起了那把湛藍戰刀,雙掌鼓動間,面含微笑的向丁勉走了過來,“好一個蕩氣迴腸的《十面埋伏》。若無那不屈不撓的霸王之心,是奏不出如此仙音的!”

門口的嶽思容情不自禁的張了張嘴,最終愣是沒說出一句話來。

剛剛丁勉身體發生的異變,俱在她陽神感應之下。

那股跨越漫天星河,降臨凡間的煌煌浩然之氣,如一方沁人心脾的清泉,令她心神洗滌、賞心悅目的同時,也給她留下了深深的震撼。

相比令人痴迷的長生仙道,儒道早已沒落數百年了。究竟原因皆是因為儒道之精在於淬心,若心念被阻,則念頭堵塞,遲早會鬱鬱寡歡、身體衰弱而逝。

並且修儒之人壽命與凡人無異,叩開儒門容易,秉承往聖之遺志,卻是難如登天。

是矣,而今這方天地,沒有幾人願意耗費光陰,去履行那猶似鏡花水月的儒門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