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離濟陰郡的定陶並不太遠,僅有八十餘里。

大軍沿著泗水向西而行,兩日之後,便到了定陶城下,此時派去南陽的斥候回報,說是袁術率領三萬兵馬正從南陽出發,已入穎川地界,即將進入陳留。

劉達和程昱猜的沒錯,呂布和陳宮果然派人去請來了袁術。

…………

話說呂布逃回到定陶,想起當日之敗,猶自不敢相信,自己會敗得這麼慘。

“劉達之用兵,出人意料,我差點就死在他手裡。可惜那些從長安隨我而走的幷州兄弟,如今已是十不存二,宋憲與曹性亦死於此戰,看來兗州已不可得。公臺,我們率兩萬多兵馬至昌邑,而如今僅存三千多人回來,你說,我們還有必要爭兗州嗎?我們能爭得兗州嗎?”

“將軍勿要氣餒,我們雖遭此大敗,然而仍據有陳留濟陰和東郡三郡之眾,張遼和高順又領五千兵馬從東平向定陶而回。身不死則必爭,將軍不奮命而爭,難道這天下還有能讓將軍安身之處嗎?”

“河內張楊之處,或可容身。”

呂布頹然嘆道。

陳宮不由怒道:“將軍身有萬夫不擋之勇,又心有萬民歸服之志,如今方遭此一敗,如何便生出此棄志而求身安之言!”

“不若如此,還能奈何?劉達如今兵多將廣,而我們兵寡將稀,如何與之相爭?”

呂布實在是覺得自己爭不過劉達。

陳宮緊接道:“如今我們力微,不如藉助外力,南陽袁公路麾下兵將甚眾。劉岱已死,聽聞劉達欲接任為兗州牧,我們不如派人去南陽,向袁公路求助。袁公路此人有志而無能,將多而不用,待他來助我們奪得兗州,以後之事可再作計議。”

意思很明顯,就是想要藉助袁術的力量,來幫他們奪得兗州,以後有機會再反了袁術。

反不反袁術,呂布倒是無所謂,不過藉助袁術的力量倒是可以。

呂布沉吟良久後言道:“如此可行,我讓張遼高順率兵回定陶共守,等待袁術的援兵,同時讓三郡再募新卒,到那時,幾路同時進兵,共擊劉達。”

二人議定之後,呂布派了頗為能言的部下秦宜祿去南陽向袁術求助,然後才與吳資和張超說起此事。

吳資和張超張邈兄弟現在和呂布陳宮綁在一條船上,已經是患難與共,而且迎來袁術也是當前最好的辦法了。

數日之後,張遼和高順率領五千人馬回到定陶。

這樣一來,定陶城內就有上萬兵士,糧食也早就積存足夠食用一年,只要袁術的兵馬一到,就可以出城去攻劉達。

袁術在南陽接待了秦宜祿,他早就聽說劉岱之死,當時部下校尉劉備多次來勸他出兵,趁著劉岱之死,劉達又與呂布相爭之際,奪下兗州。

可是袁術一直猶疑不決,想要坐觀劉達與呂布相爭,自己最後再坐收漁人之利。

讓他沒有料到的是,勇猛無敵的呂布,竟然一場大敗,就損失了一萬多人馬,幾乎是全軍覆沒,跑回定陶躲著不敢再動。

由此看來,劉達的厲害是他不可忽視的了。

這一次秦宜祿來求助,劉備又再次力勸讓他出兵,袁術最終決定,親自率領三萬人馬,去兗州幫助呂布。

所謂幫助呂布,其實若是奪得兗州,袁術便可任為兗州牧,這樣一來,自己就可以和幽州的公孫瓚一起,南北夾擊,對付袁紹。

劉備隨著袁術出征,他帶著關羽張飛,統領著袁術給他的三千兵馬,心裡盤算著攻下兗州後自己會得到哪些好處。

…………

定陶城在濟水邊上。

濟水從定陶城的東南角經過,流向鉅野澤。

因此,劉達並不能四面圍住定陶,他也不想圍。

在高唐圍過劉備讓他知道,呂布這樣的猛將,要是想突圍簡直太容易了,所以圍城並沒有什麼作用,只會分散自己的兵力而已。

劉達的大軍在定陶城西面安營。

知道袁術領兵來,將要進入陳留郡境,再有十幾日便可行抵濟陰郡,這讓劉達心裡有些焦急。

如果袁術和呂布合兵到一處,或者是相互守望,讓自己分兵對付的話,確實也是給自己帶來不少麻煩。

況且袁術帶來的還有劉備三兄弟。

劉達派了太史慈到城下挑戰,但是呂布和陳宮知道了袁術率兵來援的訊息,現在更不可能出戰了。

他們只想著堅守此城,等袁術大軍一到,到時候就可以袁術從外相攻,呂布從內殺出,給劉達來個內外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