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揚威將軍(第1/2頁)
章節報錯
眼下沒有戰事,趙雲又是新附之將,寸功未立,劉達仍然破格讓他在太史慈的青州軍中任為校尉。
劉達知道太史慈對趙雲頗為敬重,引為同類,因此讓他們二人同處一軍,不會產生什麼矛盾。
初平四年二月,聽聞朝廷使者太僕趙岐將至,劉岱和劉達率領五千人馬離城百里相迎。
早在初平三年八月時,漢帝劉協即遣太傅馬日磾和太僕趙岐持節撫慰天下。
車駕行至雒陽,太傅馬日磾往南陽去見袁術,另遣太僕趙岐往關東見袁紹。
此時除了長安之外,天下之爭主要就是二袁之爭。
袁術、公孫瓚、陶謙等人為一黨。
袁紹、劉表、曹操等人又為一黨。
劉岱此時應該算是袁紹一黨,他與袁紹交好而與公孫瓚交惡。
二袁勢力相當,爭戰不止,因而長安朝廷稍穩之後,便想著派出使者勸止二袁之爭。
就在使者車駕行至雒陽時,朝廷接報兗州劉岱大敗百萬青州黃巾,平了黃巾之亂後,漢帝劉協乃封兗州牧劉岱為壯武侯。
又知擊敗黃巾之功主要在於劉達領兵,同時加拜劉達為揚威將軍。
詔命和印綬送至雒陽,由太僕趙岐親至兗州封拜。
趙岐先去了冀州,勸解袁紹與公孫瓚之爭,讓雙方各自罷兵。
袁紹率軍出百里相迎,公孫瓚也派人送來書信,表示願意罷兵,袁本初於是令兵南還。
趙岐告別袁紹後便向兗州昌邑而來,劉岱父子恭迎於濟陰郡內。
劉公山雙手捧著壯武侯印,激動不已,這可是縣侯,壯武縣在青州北海國。
平定百萬黃巾之亂,說起來功勞可不小,雖然領兵的是兒子劉達,但受功的主要還是身為兗州牧的父親劉岱,與黃巾在壽張大戰時他也是到了陣前的。
當然,劉達領兵平亂也有大功,所以從揚威中郎將加拜為揚威將軍。
揚威將軍只是個雜號將軍,但總歸是個將軍名號,統兵可以更名正言順了。
劉協一出手就給了劉岱縣侯,顯然是將希望押在這位劉氏宗親身上,他能擊敗百萬黃巾,說明還是比較有能力的,將來或許能助他穩定朝局。
自朝廷遣出使者巡撫天下之後,天下一時安寧。
袁紹與公孫瓚止兵不爭了,此時公孫瓚在薊城東南面不遠處築了一座小城,與幽州牧劉虞相對。
袁術呢,按歷史上此時他應該率兵進入陳留,可歷史上那是劉岱死了之後曹操私自佔了兗州,朝廷任命的兗州刺史金尚金元休沒辦法到任,跑到了袁術那裡求助。
然後袁術帶著金元休這個朝廷詔命的兗州刺史率兵而來,要為他奪回兗州。
可是現在劉岱沒死,兗州仍然是劉岱的,朝廷並沒有派出新的兗州刺史,袁術便沒有什麼理由出兵,而且以劉岱目前的實力,袁術也還不敢直接進兵兗州。
劉達為此頗為愁悶,沒想到自己這隻穿越的蝴蝶,已經大大改變了歷史發展程序,接下來會怎麼變化,他實在是一無所知了。
不過兗州的變化,目前對關中長安影響並不大,漢帝劉協應該還是在想方設法的要回雒陽。
尤其是兗州劉岱兵力的強大,讓他看到了希望,只要回到雒陽,讓劉岱率兵來衛護,自己就可以平安無事了。
而要回雒陽,李傕等人肯定不會答應,所以最難的地方就是離開皇宮,離開長安城。
只要皇帝動了,去哪就容易選擇了。
李傕郭汜等人有勇無謀,郭汜原先更只是一個盜馬賊,鬥智又如何鬥得過鍾繇和楊彪那幫讀書人。
因此歷史上李傕劫駕出宮,他們也只是被推著向前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