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退敵之策(第1/2頁)
章節報錯
“稟使君,董卓死了。”
那人向劉岱行禮之後,第一句話就語出驚人。
他是劉岱之前派駐長安的探卒,自從董卓遷漢帝到長安後,許多州刺史都派出探卒去往長安,探聽長安城中訊息。若是有重大訊息,則立即回報。
座中眾人,除了劉達之外,全部都大為吃驚。
劉達自然早已知道董卓將死之事,只是之前一直忙於救劉岱,沒有機會去跟別人說出這件事。
董卓是在四月就死了,長安往兗州之道堵塞難行,因此探卒今日才回到兗州。
“董卓死了?!如何死的?”
劉岱有點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這董卓有眾多兵馬在手,關東諸軍也無人兵向長安,他怎麼會死呢。
“且慢,讓我來猜一猜。”
劉達見探卒即將答話,連忙搶著說道。
這是他裝逼的一次機會,可以展示自己的見事之明和見人之明。
眾人雖然急欲知道董卓死因,聽說劉達要猜董卓死因,卻也是興趣盎然,全都望著他。
“依我看來,董卓雖然權傾朝野,手中兵馬強悍,但是朝中大臣無一人是其心腹黨羽。尤其是司徒王允王子師,此人頗有志節,眼見董卓殘暴,忠臣受戮,其必不能久忍。”
“董卓乃精猛武人,自以為雙弓馳射,天下無敵。因此他只重視軍中武將,以為有了猛將強兵在手,便無所顧忌。”
“說到猛將,諸位或許聽說過呂布呂奉先,就是先前跟隨丁原入雒陽,後殺死丁原投向董卓之人。此人確實勇猛,弓射之術奇佳,有飛將之稱,只是此人貪得無厭,既能受董卓所誘,殺死執金吾丁原,自然也能受王司徒所誘,殺死董卓。”
眾人聽了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劉達侃侃而談,繼續說道:“因此,若是我猜得不錯,殺死董卓者,必是王司徒與呂布二人聯手,不知我猜的可對?”
眾人覺得他分析的頗有道理,只是事實如何,還須待探卒說明。
探卒聽完,面露喜色,言道:“少君真乃神人,竟料得如此準確,如親眼所見一般。確實是王司徒與呂布聯手,四月二十三日,呂布刺殺董卓於未央宮北掖門內。”
此言一出,眾人看向劉達目光中又多了一分敬佩之情。
尤其是劉岱,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兒子竟然有如此本事。
他哈哈一笑:“我任兗州刺史之前,久在雒陽任職,文弘隨我在雒陽,所見所知亦多,只是未曾想到,料人料事竟如此之神,看來擊敗黃巾之事,亦是勝券在握了。”
現在他對擊敗黃巾信心更足,對劉達也更加信任了。
不過也有人想到,董卓已死這麼多日,或許在探卒回來之前,就有人告知劉達了,否則就算是猜,怎麼能猜得這麼準確。
想歸想,沒有人敢當面質疑。
“董卓一死,國家大安,大漢幸甚!”
別駕王彧喜極而泣。
“未必。”
就在眾人紛紛附和,喜嘆董卓已死之時,劉達再次語出驚人。
“董卓雖死,只怕是天下將更亂了。”
“少君此言何意?莫非還有比董卓更殘暴更可惡之人?”
王朗將軍問道。
“倒也不是,只是董卓一死,朝中以王司徒為首,只怕王司徒恃功自傲,未得眾附。董卓雖死,其部將擁兵自重,懼朝廷問罪,從而可能會以為董卓復仇之名,興兵攻打長安。如此一來,若是董卓部將得勝,天下豈不是更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