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一切都是拼爹得來的,如果沒有身為兗州刺史的劉岱,他現在可能只是大軍中的一卒。

“仲德兄,伯寧兄,你二人皆是兗州之人,不知曾否登過泰山之頂?”

劉達忽然想到程立改名的故事,故意問道。

“未曾,少君登過泰山之頂嗎?”

程立回答反問,滿寵則是笑著搖搖頭。

“我也未曾,只是在我幼年之時,曾夢到登上泰山之頂,與日同高,兩手託日……待擊退黃巾,我真想去登一登泰山。”

劉達感慨道。

“少君竟也曾有此夢?”程立大為吃驚,又大為欣喜,“立少年時亦曾夢到登上泰山之頂,兩手捧日,未曾想到竟與少君同夢,難怪今日能與少君相遇相隨,哈哈……”

程立說完一陣大笑。

“竟有此等怪事?你們真的曾同有一夢?”

滿寵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也太巧合了吧。

劉達跟著大笑:“只是我那時年紀尚幼,只有七八歲,或許是我記憶有誤也說不準,否則真難想象竟與仲德兄做同樣之夢。”

“少君名為達,而夢登泰頂,託日於手,達頂觸日,與日同高,少君將來……”程立說到此處便不再言說,只是又一陣大笑,“哈哈……伯寧,聽聞少君先是冒險去你家登門拜請,後又帶傷出城迎我,可見少君待人之誠。如今你我相隨少君左右,想來,此皆是天意啊!”

劉達以程立曾有之夢,假說是自己幼時之夢,本來只是想讓程立改名,沒想到程立竟還有這樣的解釋。

滿寵接著程立的話說道:“不錯,少君不但有待人之誠,我與少君往任城拜訪呂子恪時路遇數百黃巾,少君急中生智,詐言追兵,讓黃巾急避,此可見少君之勇智。後來再遇黃巾,少君圍而不殺,勸其歸鄉,可見其仁。再有少君親率百騎陣中救父,可見其孝。寵雖無智,亦能識人,素知少君之能,而甘願隨於左右。”

這通馬屁拍的,劉達都不好意思拒絕了。

“二位皆是當世大才之人,當今天下大亂,正是二位各盡其才之時,只要能擊退黃巾,護我兗州安寧,登門拜請,出城迎候這些都是小事,縱是讓我給二位牽馬提靴,劉達亦是心願。”

劉達也給他們二人戴了頂高帽。

“少君言重了,若說有才,當數涼茂涼伯方,待擊退黃巾,少君若是願意,可去登門相請,此人自少好學,論據常據經典,頗有才名。”

滿寵一說,劉達才想起涼茂也是山陽昌邑人,雖然他算不上歷史名人,但也是個有才名之人,自己怎麼把他給忘了。

不過現在已經出來,只能是擊退黃巾回去的時候再去相請了。

“我亦曾有聽聞,待擊退黃巾,我定會親自登門相請。仲德兄,你既夢到兩手捧日於泰山之頂,何不把你名之立字上面加日,喚作程昱。”

程立稍加思索便答:“程立,程昱,既然少君如此說,那我自今日起,便改名叫程昱了。”

程立是聰明人,他剛才因劉達之名,把他比作登頂觸日之人,而自己與他同夢,他提議讓自己改名為昱,肯定是有一番深意的。

昱者,立於日下,自己本名為立,這不就是讓自己在他之下嗎?

劉達可沒這麼深的想法,他就是覺得程立在歷史上曾因此改名,現在也可因此改名。

只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不過程立也沒有其他太多想法,他是真心想協助劉達擊退黃巾,安定天下。

“程昱,挺好的名字,比我這滿寵好聽多了,哈哈……”

滿寵跟著打趣道。

三人皆大笑,又閒聊了一陣,行軍速度加快後,便不再言語,大軍向鉅野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