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其實可以完全用糊弄的方式去寫出來一本邏輯上大體通暢的“經典”,但徐百川還是有那麼幾分責任心的,他不希望因為自己瞎編的書而導致某些人走上歪路。

這本經學必不能敷衍了事。

但是怎麼說服這顆頑石就成了問題。以這傢伙頑固的程度,徐百川沒有多少把握能將他說服。

[看樣子,只能忽悠了!]

徐百川深吸一口氣開啟大忽悠模式,“你現在想要改變局勢讓我們能得以逃脫也還有一個辦法,可想一試?”

“哼,但說無妨。”

小道士雖然十分敵視徐百川,但還是想要聽一下他有什麼妙招。

小道士好奇心愈發旺盛,徐百川卻是調轉話鋒去說了另一件事,“道長可知我華夏文明能一直流傳至今靠的是什麼?”

小道士想了許久也是沒想出一個具體答案,他想出了很多答案,但每個又感覺都只對了一部分,單以此論總是好像缺了點什麼,故而他沒有給出答案,只是反問道:“徐先生你又有何看法?”

小道士雖然覺得徐百川這是在轉移話題,但他又是清楚此時的對話肯定跟接下來的事情發展有著必然聯絡。

“無非就是那幾個字了,思想與文化。”

“思想的高度統一是華夏的立身之本,小的方面或許會各有偏差,但大方向上卻是一致。或許立場不同乃至對立,但在思想上華夏一直保持著高度統一。”

“然後就是文化,我國在以往想要徹底收服一個地方,首先是要將他們打服,其次便是用華夏文化來將他們漢化,讓他們成為自己的一份子去。道長可知網上曾流傳著一句話?”

“但說無妨。”小道士現在已經是有點正襟危坐,他覺得徐百川的說辭還是挺有幾分新意與道理的。

“網上說,別的國家擴張領土都是依靠打人,而我國是依靠被打。這說法雖然多有斷章取義之意,但也從一定層面體現出了文化感染的重要性。”

徐百川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小道士對此表示認同。

從歷史上來看,確實就是如此。

“所以,我準備在這裡傳授我國經典,融合百家之長創立一門學說,在真正開戰之前就將他們變成諸夏的一份子。”徐百川神情傲然,小道士一時間竟有些信了。

但隨即他就是反應過來這事是不可能成的,以徐百川這點在經學方面的知識儲備肯定是不足以編纂新學,那麼就只能靠他自己來編寫。

但他上也不行啊,人家編書就算只是編一本小學教材那都是要有多名專業人士一起編纂,怎麼能只有他一人?

徐百川:感情我就真不算人了唄。

“這樣絕對是不行的,我們沒有這個能力。”小道士果斷拒絕了徐百川,雖然徐百川的這個提議充滿了誘惑性,他可以在其中加入許多道家思想,也可以因此揚名天下,但他更是知道自己有個幾斤幾兩。

跟徐百川這種普通人相比他自然顯得博學多識,但跟那些真正的經學大家相比,他就是個弟弟,弟弟都不是!

那得排到孫子輩去。

這不是他貶低自己,而是事實如此。

那些經學大家哪個不是天天抱著本書就在那裡研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死命研究,花了數十年時間才算是研究透徹。而他們中又有幾個不是天才?

他雖然自認也算有幾分天賦,對經學的熱愛也是不淺,自認將來一定可以站到跟他們同樣乃至更高的位置。但至少現在,他還不夠格。

徐百川繼續勸說道:“這可是開宗立派的好機會啊,你真的就想這麼錯過?而且我們也不用你寫的多好,只要能看得過去就行。”

徐百川說的言真意切,但小道士的意志也是堅定不移,“讓我寫出這種東拼西湊沒有真意的東西,我寧願不寫。”

徐百川對此感到有些遺憾,但還是沒有繼續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