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當奉元城四座城門大開,大軍高喊著軍號凱旋而歸時,略顯遲滯的勝利的喜悅終於開始在奉元上空沸騰。

無數百姓走出家門,奔走在城中每一條大街小巷,或興奮或如釋重負的奔走相告。

“噼裡啪啦”的鞭炮聲此起彼伏,一陣風吹過,街上便滿是喜慶的紅色碎屑。

酒肆茶樓皆再次開門迎客,大紅燈籠高懸搖晃,免費的酒水就擺在門口,任由過往行人敞開痛飲。

不到一個時辰,整座奉元城就像是變成了一座巨大的蒸籠,熱鬧歡騰的氣氛直衝雲霄,經久不散。

其實,有這般景象的不單單是奉元。

包括新奉各處“敵佔區”,以及大寧、大蜀,盤踞在三國上方的那團看不見的陰霾終於在此刻煙消雲散,久違的陽光再次籠罩大地。

不出意外的話,此戰結束後寧蜀奉三國將可以維持很長一段時間的太平日子。

百姓安居樂業,國家休養生息。

在接連經歷了“柳魏之爭”、“春龍之亂”、“許家造反”、“奉寧國戰”、“蜀州獨立”、“新帝篡位”、“七國之亂”等等一列動盪之後,百姓們確實太需要一個安穩的政權和生活了。

而現在,他們最起碼不必再擔心戰火是否會燃到家鄉,自己又是否會死於兵荒馬亂之中。

從這個角度來講,前世有句話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可能在大多數百姓的心裡,最糟糕的和平也要好過最偉大的戰爭。

......

......

巳時,新奉皇宮。

與奉元城一樣,偌大的皇宮裡此時也恢復了往日的人氣,每個行走其中的人臉上都掛著洋洋笑意。

今日的早朝持續了一個多時辰,除了關於戰後重建的一系列問題之外,眾人討論最多的便是要怎麼處理那三十萬乾回降兵。

是的,昨夜梁振雖然晚了半個時辰才下令封刀,但依舊有三十多萬俘虜活了下來。

俘敵三十萬,這本是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

不過早朝時眾人卻因此吵做了一團。

正常情況下,處理降兵一般有幾種選擇。

第一當然就是直接殺了。

不過考慮到這次足足有三十萬人,盡數殺了是否傷天和尚且未知,但確實有些太過殘忍。

第二則是開出加碼,讓敵國出錢將人贖回去。

贖人的價錢並不一定,但一般來說是每個人頭百兩白銀,且贖回去計程車兵都會被廢去修為。

一百兩銀子,買一個沒了修為的廢人當然很虧。

但考慮到民心所向,戰敗國往往都會咬牙掏這筆錢。

而若是不想殺人,也不差錢,那還有第三個選擇。

便是將降兵貶為奴籍,讓他們為新奉的建設“添磚加瓦”......

所以,究竟是殺人洩憤?還是換錢?亦或是轉化成優質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