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巧不巧,第四卷正好111章,25萬字左右。

在大綱裡三四卷本來應該是連著的,也就是說原本這兩卷的內容加起來應該在30萬字以下。

不過寫到最後超了將近一倍的字數。

這當然不是水(我不承認!,而是我儘可能的將包括配角在內的行為動機、內在邏輯、劇情推進都寫的比原計劃詳細了一些。

之前佛蓮寺那章我曾問過大家配角的故事要不要寫的細一點,得到的大都是肯定的答案,所以便也就這麼做了。

其實這真的不比只寫魏長天來的容易。

說回到第四卷。

這一卷寫我的心情挺複雜的,這一點從最後十幾章的更新也能看出來,非常不定時,每章的字數也有多有少,非常不固定。

其實整個第四章就講了一個大劇情——

寧永年圍繞原州城的驚天佈局,以及魏長天由此堅定的造反的決心。

為了讓這一切顯得儘可能的合理自然,我幾乎用了一整卷內容在鋪墊。

我知道,即便是這樣,大部分追讀的讀者老爺在看到最後時,應該還是會覺得結果很突然。

畢竟按照一般套路來說,魏長天肯定會在千鈞一髮之際出手,破壞寧永年的陰謀,救下三百萬人的命。

結果他什麼也沒能做到。

包括之前的“斬閻羅”,也是失敗了兩次。

我明白這麼寫或許對成績來說不是一個明知的選擇。

不過還是這麼寫了。

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

第一。

這本書寫到現在,或者說自打蕭風死後,劇情發展就已經不是傳統的“打怪、升級、換地圖”往復迴圈的套路了。

出現的新的十三個天道之子也不是讓魏長天一個個殺過去重複套娃的。

這些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會跟魏長天產生或者對立、或者不對立的立場與交集,每個人都不單單只是一個“出場,然後被殺”的配角。

既然他們擁有著不弱於魏長天的能力和外掛,那麼他們理應便不應該死的那麼容易。

只有透過大量筆墨,透過或喜或悲的劇情把他們刻畫的更立體,這種人物才能立得住。

第二。

魏長天是穿越來的沒錯,是有系統沒錯。

不過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這本書從頭到尾,魏長天從來就沒有因為“氣運”而獲得任何一樣寶物,也沒有因為“氣運”獲得過任何一樣機緣。

他得到的一切,前期是透過對於原著的先知先覺,截胡蕭風來做到的。

後期是透過一系列謀劃得到的。

因為沒有氣運加成,他自然不可能會“無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