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結果......

或許,以後大寧將不再有魏家。

或許,大寧將不再姓寧。

“......”

“魏卿,朕還有百萬兵。”

龍袍晃動,這是寧永年的第一句話。

“所以,西南六州之地,夠不夠?”

這是第二句。

......

......

不同於尋常談判時“先漫天要價,再就地還錢”的流程,寧永年似乎一上來就表現出來足夠的誠意。

確實,如今整個大寧至少明面上效忠於他的兵還有將近百萬之數。

如此力量跟好似僅僅只掌握著懸鏡司和蜀州的魏家相比看起來並不在一個量級之上。

雖然經歷過一次“擴編”,但現在懸鏡司在三十六州的差役總共也就十萬餘人,跟百萬根本沒有可比性。

不過任誰也知道這並非是魏家的全部家底。

最起碼在這京城,魏家眼下所展現出來的實力便足以跟寧永年分庭抗禮。

所以寧永年才沒有多說半句廢話,而是直接給出了自己的條件。

西南六州。

安、沛、宿、嵐、衛、蜀。

此六州州界相鄰,佔據大寧西南大部,面積差不多在大寧國疆的五分之一左右。

並且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這六州竟與大黎想要的那六州幾乎完全一致。

唯一的區別就是大黎沒有要蜀州,而是想要定州。

魏賢志並不知道魏長天和歸培安談的交易,不過即便知道了如今應該也不會想太多。

畢竟大寧西南一共就那麼幾個州郡,重合也倒是正常。

因此他現在只是在飛速思考著寧永年這個條件背後的含義。

首先,這六州肯定是以“封地”的形式給到魏家,也就是說他魏賢志將成為大寧有史以來的第一個異姓王,且一下子就坐擁六州之地。

其次,既然其中包括了蜀州,那就代表著只要自己點頭,蜀州之戰立馬便會停止。

最後,既然有了封地,魏家便肯定不能繼續待在京城,這樣一來懸鏡司自然也就會快速衰敗,進而被寧永年到時候建立的新組織所取代。

綜上,寧永年其實就是想要用六州之地來換皇室對其餘三十州的絕對控制權。

西南六州給你魏家,只要名義上仍是大寧的疆土就行,其餘的隨你們折騰。

不過作為交換,剩下三十州你們便不要染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