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各有謀劃(第1/2頁)
章節報錯
潼關是幷州軍最重要的,防禦突厥的關口。
兩軍交戰,糧草的補給尤為重要。
之前邊境開戰,除了幷州軍自己種的糧食,還有周邊城鎮百姓自發擔負起供給糧草的責任,直到朝廷的儲備糧到來。
畢竟不止一個突厥敵人,糧食不可能長期運到幷州。這樣,別的地方有戰事,糧食供應不上,屬於不戰而敗。
而曹宇此人,雖並非好人,但是為官卻不錯。他有多年在位經驗,且知道突厥進犯滋事體大,所以從不在軍糧一事上剋扣,貪汙。
並且親自派人到京城護送軍糧,確保糧食不會被一層層剝削。
還會在戰時,安排幷州各府組織後勤保障。
所以,幷州軍的勝利其實離不開大家在背後的支援。
可是,這樣的平衡從顧鎮江自刎開始被打破。
精神領袖的離世,讓百姓惶恐不安,紛紛搬走。潼關附近很多城鎮,已成了空城,種糧的土地荒廢。
如果曹宇再的位置再被動搖,百姓對於曾經所信任的所有支柱皆崩塌,更是無法接受。
輕則——更多的人離開幷州,加大其他地方的管控負擔,也讓其他不知情況的百姓恐慌。
重則——潼關駐軍的補給鏈斷裂;或民怨沸騰,久怨之下必出暴亂。
就算重新派人下來接手,瞭解各地情況的時期過長,百姓也無法立馬信任,造成錯過最佳補救時機。
所以,有時候,一顆不起眼的棋子,決定著整盤棋的輸贏。
而姜景爍並不想發生那樣的後果!
——因為他的外公是忠軍愛民的將軍,顧鎮江!而他首先是晉國子民,其次才是晉國皇子!
不管哪一種身份,都將註定他的決策不會以犧牲國體來實現。
所以,他讓蘇素實施苦肉計。
有意無意的透露狄秋是罪魁禍首。
曹宇本就對她不滿,現在更是厭惡至極。
且,因著蘇素解毒過程還有一些時候,曹宇陪同左右,狄秋經有心人的挑撥,肯定懷疑曹宇在開陽府找了新的相好,迫不及待來驗證。
狄秋只要來到開陽府,有很多種方法讓她的死與曹宇無關,且,讓狄家不敢追究其死因。
因為狄秋將會殺死一個柔弱的平民百姓——蘇素。
正巧被很多百姓看見,百姓憤慨,群起而攻之,不知誰殺了狄秋。
大庭廣眾之下殺戮百姓,誰敢承認她是狄家人?恨不得不認識。
一個兩個百姓看見無所謂,但是人太多,悠悠眾口,誰抵得住?所以狄家只能尋別的原因,讓狄秋死得體面些。
至於,蘇素,自然不會真的被她殺死。不過做場戲。之後她就可以全身而退。
因狄秋殺死蘇素,斷了曹宇的後,他如何不恨?以他的性格,肯定不會隨蘇素去,但是他以後會暗中部署,必要時成為打擊狄家一枚意想不到的妙棋!
所以,蘇素是這個計謀裡最關鍵一環。
讓曹宇對這個女兒同情憐憫,才能引起之後對狄家的霸道殘忍不滿到極點。
整個過程,無非就是藉著一些小事,將人性扭曲、邪惡、自私、嫉妒的弱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這些陰謀算計,蘇素不知道,姜景爍也不想她知道。
她很好,就別讓汙泥沾身了。
可是,免不了要讓她受些苦頭。
只當……只當給她上一課。
——千萬不要隨便信任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