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薩的後防線是淺碟站位,阿比達爾位置要比左中衛皮克更靠前,馬塔的位置就正好是處於阿比達爾、皮克和布斯克茨都差不多的區域,而勞爾的位置就是在普約爾和布斯克茨中間,他和馬塔、緊挨著普約爾的小小羅都可以形成呼應。

勞爾和馬塔會隨著巴薩的陣型移動而跟著移動,而且他們也都在積極的參與到防守當中,但只要皇馬一得球,他們就立即轉移到這些區域,就彷彿是兩枚牢牢釘在巴薩後防線和中場之間的釘子。

皇馬的雙後腰和後防線雖然保持緊湊,但卻沒有回縮得多厲害,而是在跟前場球員保持著一定的距離,而且這個距離拿捏得比較巧妙,楊誠也在場邊不停的進行調整。

怎麼說呢?

皇馬的球員普遍身材比巴薩較高,這使得他們對區域的控制上要比巴薩球員更大,因為高個子球員手腳都會比較長,例如伊布,最牛逼的就是他那一雙長腿,只要後衛被倚住身體,誰都別指望能夠斷下他控制下的球,就是因為他控制面大。

巴薩的三條線始終都要保持在一種比較緊密的距離當中,再透過跑動來填補控制面積較窄的缺陷,所以楊誠讓阿奎羅和小小羅頂住他們的防線,拉開巴薩後防線和中場之間的距離,因為他很清楚,只要距離一拉開,巴薩球員腿短的優勢就會變成劣勢。

例如哈維和德拉雷德,一個1米7,一個1米86,假設一名球員站在他們面前,德拉雷德可以直接對他進行防守的話,那麼哈維很可能要再往前邁一步,才能夠進行防守。

別小看這一步,是,哈維腿短很靈活,但問題是,你在對手拿球的一霎那還要再邁一步,可人家已經可以趁著你邁這一步的同時,進行前插了,你的向前邁步防守不僅僅變成了無用功,相反的,還會讓你失去自己的位置,幫助對手突破。

當然,你可以不邁步,但那就代表著對方只要有一定的技術功底,就能夠拿得住球。

所以,面對巴薩那種近乎瘋狂的前場逼搶的時候,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拉出一定的距離,然後有一個能夠準確移動到這片距離裡,能夠利用好巴薩這一小步拿得住球,又能夠前插或者把球傳出來的球員。

楊誠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前世的09/10賽季,穆里尼奧帶領國際米蘭在歐冠半決賽淘汰巴塞羅那的比賽,斯內德就是這樣的一名球員,也發揮出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但凡能夠擊敗巴薩的球隊,幾乎都有這樣的一名球員存在。

楊誠現在就是要靠勞爾和胡安?馬塔來完成這一步。

格拉內羅和德拉雷德的雙後腰組合,跟哈維?阿隆索和馬斯切拉諾的特點不同,他們的長傳距離和到位率都不如哈維?阿隆索,但是這兩名球員都是屬於那種攻守兼備的球員,而不是像哈維?阿隆索和馬斯切拉諾那樣,一攻一守。

他們的搶斷能力比較一般,速度方面也沒有優勢,但是他們都有著非常積極的防守態度,攻防到位率極高,還有他們有著靈活的一腳出球,能夠第一時間參與到進攻和組織當中。

楊誠在決定讓哈維?阿隆索輪休之後,就決定啟用格拉內羅和德拉雷德的組合,用意也很明確,繼續保證雙後腰在進攻端的貢獻,因為不管是格拉內羅還是德拉雷德,單個挑出來都不如哈維?阿隆索,但拼成組合,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哈維?阿隆索在進攻端的作用,以及填補馬斯切拉諾在防守端的貢獻。

當然,差距還是有的,但可以透過整體戰術來彌補。

所以哪怕巴薩開始有意識的進行反撲,也打出了攻勢,可在皇馬調整和醞釀的時候,場面上的局勢繼續保持著僵局,巴薩的進攻想要透過皇馬的雙後腰區域也不容易,因為到位率高,就代表著球隊的陣型不容易鬆散,代表著整體作戰。

在一場足球比賽裡面,除非是出現了極端場面,否則的話主教練往往不會進行傷筋動骨式的調整,因為那代表著全盤否定賽前佈置的戰略戰術,往往會導致球員無所適從,更多的是進行區域性和細節上的微調。

微調的藝術就在於,往往只需要很小很小的一些細節調整,卻可以徹底改變整場比賽局勢。

等到楊誠對前場的調整到位了之後,皇馬開始再度發力了。

第29分鐘,皇馬右後衛麥孔突然插上,斷下了傳給亨利的球后,受到了亨利的逼搶,傳給了德拉雷德。

德拉雷德沒拿球時就注意到身旁的伊涅斯塔,一拿球就順勢往前一送,球直接來到了伊涅斯塔身後的馬塔腳下。

此時此刻,馬塔的位置正好就在布斯克茨、皮克和阿比達爾都夠不著的地方,伊涅斯塔想要回防還要轉身,可以說是四不管地帶,誰要防守他都得移動。

馬塔一下子就穩穩的將德拉雷德的傳球停住,觀察著周圍,一看到是左側的阿比達爾靠過來,他立即選擇斜嚮往禁區中路弧頂區域帶球,避過了阿比達爾,但卻威脅著巴薩的兩名中後衛和布斯克茨。

後者回追,皮克上搶,阿奎羅開始轉移到皮克原本防守的區域,普約爾立即跟過來,馬塔搶先橫傳,球滾到了勞爾的腳下。

勞爾此時此刻的位置也很好,就在禁區中路弧頂偏左一帶,一得球,普約爾就嚇了一跳,擔心勞爾直接起腳打門,立即不顧一切的撲上來,但勞爾卻將球斜傳普約爾左側身後。

小小羅從大禁區左側殺入禁區,得球后直接一記勢大力沉的射門。

現場就聽得砰的一聲悶響,這一腳射門力道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