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三位也不用上工的知青老師,這個時候,不知道幹嘛去了,都不在。

顧雲朝是確實不知道另外三位知青老師幹嘛去了,但云裳卻能大概猜到。

不過,那些事情,跟她沒有太大的關係,雲裳收拾了一番之後,朝著陶家的方向走過去。

大季屯裡的人,大部分都是姓趙,陶家是十多年前逃難到的大季屯,後來就在這裡安定下來了,現在也算是三世同堂了。

不過到底是外來戶,陶家的房子並未能修到村裡的好地段,而是修建在了村子尾巴的位置,緊挨著村裡的後山。

後山這個稱呼聽上去,似乎就是一座不知名的小山,但實際大季屯的這個後山,卻並不小,放眼看過去,又高又險,而且山連山,綿延到了目力所極的地方。

正因為如此,村裡的人都是叫的大後山,給了一個“大”字,以襯托後山的不平凡。

陶家房子的位置,對村裡最窮的人來說,都是差的。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家太靠近大後山了,那裡有大季屯裡唯一的一條上山的路,也是山上動物,偶爾衝下山時,最常選擇的路。

大概就在三年前,就有野豬從山上衝下來,陶家的房子首當其衝,就遭受到了損失。

照理說,都這樣了,陶家就得想辦法搬到村裡內部一點去。

以前的話,或許是村裡的人有些排外,陶家不得不把房子起在了村尾的位置,遠離村裡的人,但現在,陶家已經在大季屯十多年了,早被當做了大季屯的自己人。三年前那一次,遭受到野豬的襲擊,大季屯的大隊長自己都主動地提出,問掏國強,要不要重新起房子。

卻被陶家拒絕了。

這聽上去似乎有點怪異,但村裡的人,卻紛紛表示理解的。

起房子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加上陶家那麼多的人,那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陶家那時候,三兒跟小女兒的親事還沒著落呢。

村裡的人,都幫著陶家的人解釋了,陶家人也順勢承認了下來。

可雲裳知道,陶家會守在那邊不動,固然有起房子花費太多的原因,但那絕對不會是主要的原因。

想一想剛剛陶杏兒來找她的時候說的話,“舅舅送了魚過來”,再加上其他偶爾發生的一些事,雲裳大概就能推斷出陶家守在那邊的主要原因了。

像是這種山上大型動物衝出來的事,畢竟是小機率事件,陶家的人在那邊住了十多年了,也就遇到了三年前那麼一回,而且當時還不是野豬直接就朝著他們的房子衝過來的,而是被人趕的,被迫衝進了他們家裡。

反而,住在那邊,一不管是上山,還是出門,都很方便;二遠離村裡的人群,安靜自在。

若是給雲裳選擇,她也非常願意留在陶家現在住的這個地方。

到了陶家的時候,家裡只有今天下午沒上工的蔣荷花在。

她剛把晚上要吃飯的東西都拾掇好了,正在打掃衛生,聽到敲門的聲音,還愣了一下。

這個時間點,可不應該是有人來的時候,大家不都應該在地裡忙活嗎?

“嬸子,是我。”雲裳笑眯眯地回道。

聽到顧雲朝熟悉的聲音,蔣荷花的臉上頓時佈滿了笑容,歡喜地走過來給雲裳開啟了小院子的門,“怎麼這個時候過來了?”

“我借點東西,還要出去一趟。”雲裳說道。

“借啥,嬸子拿給你。”

在這個貧困的年代,想要借東西,那也不是一般的關係能借到的,更何況有些人借的還是要緊的東西,可蔣荷花連問都不問雲裳要借什麼,就大口承諾留下來。

她是真的沒把自己當外人。

雲裳的心中暖暖的,張口說出了自己要借的東西來:“我借個揹簍,還有砍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