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1 但凡有碟花生米(第1/2頁)
章節報錯
傳統節日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作為一個國家的文化載體,彰顯了一個國家的文化底蘊以及國家民眾的價值觀。
事實上,啤酒節最初設立是慶祝巴伐利亞王儲路德維希與薩克森王國公主特蕾澤?夏洛特?露易絲的婚禮。
為了表示國王對臣民的恩典,在兩天活動期間,慕尼黑有4個地方向全體平民免費供應飯菜和飲料,王國的騎兵衛隊還在慕尼黑西南部一草坪舉行賽馬和射擊比賽。
草坪以新娘特蕾澤的名字命名為“特蕾澤”草地。
由於慶典讓人印象深刻,人們建議1811年再舉辦一次全民活動。
自此啤酒節每年舉辦一次,這就是十月節的起源。
在發展中,啤酒節逐漸演變為一個民俗節日,越來越多的啤酒釀造商落戶十月節。
經歷兩百年的發展,“十月啤酒節”已成為一種風靡世界各地的現象。
慕尼黑啤酒節也與英國倫敦啤酒節、美國丹佛啤酒節並稱世界最具盛名的三大啤酒節,每年大約有六百萬人參與。
在中國青島、巴西布魯梅瑙等地每年也舉辦盛大的啤酒節。
啤酒節期間,來自全德國各個州的人們會穿上富有特色的民族服裝,演奏著音樂浩浩蕩蕩穿過慕尼黑市中心,最後來到啤酒節的現場——特雷澤草坪。
啤酒節期間,滿大街都會是穿著傳統巴伐利亞服飾的俊男靚女們,女士身著低胸長裙dirndl(後來為了方便大多改成了短裙),男士標準服飾為揹帶皮褲+格子襯衫Lederhose。
參加的人包括家庭婦女,中學生,甚至是幼兒園小朋友。
第二天一大早就來到現場的楊白起和柳依依當然入鄉隨俗,兩人分別換上了啤酒節傳統服飾。
楊白起看上去更像一個漁民,而柳依依倒也有一點日式動漫中的“女僕”味。
楊白起產生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
當然,在如此嘈雜的場合,楊白起的想法很快就“消失”了。
來到啤酒節,當然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啦!
楊白起特地做過功課,知道每屆啤酒節要消費約600萬升啤酒、50萬隻雞、100頭牛,同時為慕尼黑帶來8.3億歐元的收入。
143家供應商提供的德國美食,你一定會在中間挑出自己喜歡的!
當然最少不了的還是啤酒,上百種啤酒任你挑選,總有一款適合你。
而這些吃的喝的,就分佈在眼前各式各樣的帳篷裡。
帳篷分為大帳篷和小帳篷,大帳篷一般由各家大啤酒廠自營或者專供某一品牌的啤酒,小帳篷則各有所長,有的以美食為主,有的以售賣物品為主,每個棚為了突出特色都有自己的主題。
大的帳篷都有室內和露天之分,室內至少有五千個座位,四面均有入口,每個門口都有服務生,人多時會控制進入。
帳篷內外的座位都是傳統的長條桌椅,中央一般會有樂隊進行表演,喝到high時必然又唱又跳。
無論室內外都以拼桌為主,可以和形形色色的人一起交流。
那還等什麼!
楊白起和柳依依立馬開啟了“逛吃”模式。
一上午,他們兜兜轉轉,邊逛邊吃,可以說是真正的乾飯人。
兩人甚至一起吃掉了一隻烤雞,這讓他們對自己的戰鬥力又有了新的認識。
“我說你作為一個職業運動員,這麼不知節制的胡吃海喝不好吧!”
看著在認真吃烤魚的楊白起,柳依依有些擔心,委婉勸道。
“你還好意思說我?你就不怕長成小胖妞?”
楊白起一臉鄙夷地看著正在吃甜甜圈的柳依依。
“哼!不管你了!”
勸告不成反被奚落,柳依依賭氣埋頭苦吃。
“老闆,我再要五串烤魚!”
楊白起吃得興起,乾脆就一次吃個夠!
不過啤酒節的主題可不是吃,而是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