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在乎這些人的指指點點,此時孟一凡甚至覺得有些無聊,但也只能趴在桌子上,聽著那些“世家子弟”輪番自我介紹。

思緒中,卻全是昨夜看到的那團幽黑死寂……

昨日,在孟一凡不懈的努力下,總算是磨出了自己那奇葩室友的來歷。

小九的全名叫秦九,他也是個孤兒,卻比孟一凡還要慘一些,他連自己父母是誰都不知道。小九的記憶是從沿海的一個小村中開始,而自有記憶起,一直和他朝夕相處的,就是那對沒有子嗣的老夫婦。

直到後來,聽說海獸之禍就要來了,整個沿海小村的人都準備逃荒,那對老夫婦便讓他跟著村裡人一起逃,往常舟府逃,並告訴小九他其實是個孤兒的真相,而那對老夫婦因為年紀太大,已走不了多遠……

小九獨自逃難到常舟府後沒多久,就遇到了一位穿著黑色長袍的中年男子,那人纏著他不放,非要說他有學習魔法的天賦。起初小九隻以為他是騙子,可那位中年男子又說,跟著他以後吃住全包……於是,小九妥協了,反正他也不覺得自己有什麼東西可以給別人騙的。

而當孟一凡問到小九昨日為什麼沒有去登記入學時,小九卻顯得有些茫然,他並不知道還要去辦什麼入學,只說那位大叔把他帶到學院後,就在很多人面前又讓他摸了一次那個透明的圓球,然後那些人都是一副很驚奇的樣子,後來又是帶他吃飯,又是給他安排住處,還告訴他這幾天好好休息就可以了,但沒提過什麼要入學的事。

聽小九這麼一說,孟一凡就知道他是真的一無所知,也就打消了繼續詢問有關他天賦的事情。心中卻是暗暗乍舌,小九究竟是什麼天賦,竟然能讓羅蘭學院破例!於是在晚上冥想時就偷偷用真實視界看了一眼,他在小九身上看到了兩種顏色……

一團跳動的幽黑,一抹死寂的灰,只是那團灰色和孟一凡的並不一樣,是那種令人絕望,沒有一絲生機的灰……

“好了,既然互相都認識了,那就開始上課。”

李隨風掃視了一眼臺下,見那些少年依舊是在吵吵鬧鬧,眉頭不由一皺。

“都是世家子弟,李某也不想跟你們拐彎抹角。”李隨風說話時將靈力灌注其中,使得所有人都注意了過來,他自然是知道該用什麼方式與這些羈傲不遜的世家子弟交流。

“是了,想必在座各位的家中應該都有完整傳承,那些修煉之法也確實是更契合你們的天賦屬性,所以各位不把這羅蘭學院的課程當回事,李某也能理解。”說到這,李隨風話鋒一轉。

“至於各家族為何都要將自家子弟送往羅蘭學院,你們真的瞭解?還是你們都認為自己要比各自的長輩家主更為英明?如果是的話,現在與我知會一聲,李某即刻便通知你家中,以後李某的課你都可以不來。”

孟一凡聽到這裡已經開始打哈欠,這些確實跟他沒有半個銅板的關係。

而那些嘻哈打鬧的少年們卻都逐漸安靜了下來,李隨風等了半天也沒人應聲,目光有意無意的掃向孟一凡,見那本是沒精打采的白衣少年,在察覺到自己的目光後立刻正襟危坐,這才繼續說道:“既然各位還都願意上我李某人的課,那像之前那種情況,我不想再看到第二次。”

少傾,見這些少年聽到這番言語後也都還算安分,李隨風這才神色稍霽,“雖不知你們家中長輩是否已有所告知,這裡李某還是重述一遍,首先是羅蘭學院的來歷。”

“羅蘭學院隸屬四大家族,成立已有兩千餘年之久,然,各家自有傳承,又為何建立這一學院,豈不畫蛇添足?相信諸位皆有此惑。”李隨風談及於此,少年們的神色多少都認真了起來。

“既然諸位被送至此,應該都已知曉那場神遺之爭吧。就在神遺之爭落幕後沒幾年,遺族世家便發現閉門造車的弊端。這個世界修行體系本就眾多,且一直在變化、革新,各家雖是底蘊深厚,但若只遵循祖上遺留之法修行,墨守成規而不知與時共進,終究是會被這世界所遺棄,呵呵,那倒是成了真真的遺族。”

少年們跟著一陣大笑,黑袍男子伸手下壓,待其停歇後,繼續講述。

“世家修行之法傳承至今,自有其獨到之處,這點各位應該也心中有數,李某就不多加贅述了。然,此修行法的缺陷也很明顯,那就是相較於其他體系進展極慢,成效極低……”

“好在前輩先賢們花費無數精力,終於找到了解決之法。”

“借鑑魔法與鬥技的修行之法,將神與精氣拆分修行,相輔相成,齊頭並進,若追求更為迅速進展者,亦可二者擇其優,專一側重一項。”

黑袍男子越說越快,眼中熠熠生輝,“正所謂萬法皆通,自可互為借鑑,改良修行之法的成效,便是最好的例子,除了修行之本不可更改外,我們如今就是要借鑑其他體系,採百家之長,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同時,這亦可讓我遺族世家不必再擔心成為眾矢之的!”

“這,才是四大家族成立羅蘭學院的原因!若還有不欲在此上課者,現在與李某說一聲,之前說的依舊算數。”

李隨風恢復淡漠的模樣,再次看向這些少年,點了點頭。

“既然沒有,那便上課,第一課——精、氣、神。”

“古語云,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

“其中人之三寶,所謂“精”者,泛指世間有形之物,亦是我等肉身軀殼之精華;“氣”者,泛指無形卻存在之物,是構成一切事物的本源;“神”者,泛指人之意識、元神,也指精神力、神識,此乃無形無質之物,介於虛實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