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董刀一家子上了夏侯家的門,同來的還有郝棟一家三口。

夏侯原以為是董酌讓他爸爸上門來告黑賬的,哪知無論是董酌還是他爸爸董刀壓根就沒提孩子們打架的事情,反而帶來了酒肉吃喝。

這一頓飯三家子吃的是盡興,原因很是簡單,夏淵本來就跟郝棟的爸爸郝韌是熟識,而且跟董刀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一拍即合,同時兩個人的性格脾氣,那可謂是一個茅坑裡的蛆蟲,臭味相投便稱知己惺惺相惜了。

三天後董酌果然如期跟夏侯約戰,兩人又打了一架。

董酌又輸了,原因很簡單,他就算會點武術,可畢竟才是六七歲的孩子,能學會多少武功?所以在夏侯不要命的猛衝和蠻力面前,他輸了,不過這回他輸得心服口服,心甘情願的認了夏侯為大哥。

三人中夏侯年紀最大,比郝棟大兩個月,又比董酌大半年,所以按年紀他理應是大哥,同時他又是最能打架的,所以夏侯他不是大哥誰是大哥?

不過,原先的二當家比董酌大四個月的郝棟卻意外降級了,變成了三當家的。

原因,更簡單。

董酌這人頗有些主見算是個狗頭軍師,同時也愛引經據典,說凡上位者就應該能者居之;就像劉邦一樣,他衝鋒陷陣打仗不如張良,治理國家不如蕭何,可為什麼是他劉邦當了皇帝,就因為他有能力,知道怎麼領導人。所以我們三個也應該來個能者居之,不能按照年紀來排名次,應該按照實力說話,打出個誰是二當家的來!

郝棟一聽,覺得有理無從辯駁,就說那就打吧。

結果力量不如夏侯的郝棟,被會三兩下三腳貓功夫的董酌,給收拾個服服帖帖,變成了三當家的。

一開始郝棟還頗為不服,自己說好聽的是個三當家,可惜下面沒有個四當家了,那麼自己無疑是最小的一個,上面的兩位大哥豈不是誰都能使喚自己?

可是經過一段時間,郝棟發現董酌這二當家的對自己很是仗義。

打架的時候經常護住自己,很多時候他明明被打得比自己還慘,可仍舊跑來救兄弟一把,同時郝棟發現董酌這傢伙打架比夏侯下手更黑,所以郝棟突然覺得,自己做個三當家的沒有什麼不好,畢竟上面還有兩位大哥罩著自己呢!

至此,以夏侯為核心的三人“土匪”團伙正式成立了。

這個“無惡不作為非作歹”的團伙,在平時就一天不打就能上房揭瓦的夏侯,他的帶領下,更是惹得無風也能起三尺浪。

他們把軍區大院裡年紀一般大的孩子和附近街上的孩子們,統統修理了個遍,竟然無一是他們三人的敵手。

三人不無得意,為自己的“土匪”武裝起了個名號,對外稱為——三劍客。

不過那些被他們打的孩子們可不這麼認為,所以私底下稱他們三人為——三賤客。

眨巴眼功夫,快過年了。

郝棟被父母領回鄉下探親去了,董酌也跟父母回老家過年了。

至於夏侯一家倒沒走,原因他的老家已經沒人了,在他很小時的時候,爺爺奶奶就沒了,所以無處可去。

如此一來,沒有了二三兩個當家幫襯的“土匪頭子”夏侯頓時成了光桿司令。

俗話說得好,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

那些曾經被夏侯他們打過的孩子們,一見夏侯的“土匪”武裝只剩下了一人,頓時覺得敵我實力對比逆轉了,不由“氣焰囂張”起來,組成了反“土匪”聯盟,勢要與夏侯的“土匪”勢力做鬥爭。

不過反“土匪”聯盟在夏侯不要命的打法面前依舊每每失敗。

俗話又說得好,好虎架不住群狼,雙拳難敵四手。

雖然反“土匪”聯盟每每挑釁,每每被自己修理,可每次只能算是慘勝,弄得夏侯這個“土匪”頭子天天負傷,身上沒有一處好地方。

頓時夏侯覺得沒有兩個當家在自己身邊的日子是多麼的難熬,生活是多麼的百無聊賴,以至於夏侯這個“土匪”頭頭,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竟然也依舊食不甘味難以下嚥,早早上/床睡覺了。

又是眨巴眼功夫,就到了大年初七了,這天也正是夏侯的生日,他爸爸夏淵帶來了一個大大的生日蛋糕。

看著兒子在吃著蛋糕,夏淵問愛人道:“孩子他/媽,夏侯七歲了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