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鮮卑使者正面臨艱難的選擇。

他們自然不肯受制於人。

但不跟烏桓一樣奉秦國為宗主國,秦國對他們的態度,絕對有別於烏桓等部落。

可就算他們奉秦國為宗主國,秦國也不一定會優待他們。

畢竟秦國不希望他們成為下一個匈奴,並且也需要他們抵禦遊散匈奴的侵擾。

所以無論哪種選擇,對鮮卑來說,都不是最好的。

當然,兩種選擇也不是沒有區別的。

比如良種馬。

良種馬是大秦太子殿下以朋友之禮送的,也就是說,鮮卑也可以跟大秦太子做朋友。

前提是鮮卑得跟烏桓一樣,拿出奉秦國為宗主國的誠意。

很明顯,得到良馬種,意味著部落能夠改善戰馬的品種,提升軍事力量。

同時獲得大秦未來皇帝對部落的友誼,影響以後的很多事情。

比如大秦未來對北方的態度。

假設有敵人進犯北方各部,北方各部向大秦求援,大秦定會施以援手。

而一旦北方各部發生衝突,大秦也會從中調解。

說到底,國家與國家的交往,也存在親疏。

良馬種只是一個開始,鮮卑人現在面臨的問題,不光是取捨,還有更多細節需要考慮。

而對於同樣參加談判的烏桓,情況大不相同。

烏巴爾此次來咸陽,其實早就有了心裡準備,他知道烏桓在左賢王故地的功勞沒有鮮卑大,所以大秦皇帝想怎麼分地,他都沒意見,只要兌現承諾就行。

可讓他完全沒想到的是......

大秦太子的對他的態度,簡直不要太好,使得他在咸陽過得非常舒服。

甚至連良馬種都能被饋贈。

相比起鮮卑人,烏桓人的待遇也太好了。

烏巴爾甚至能夠想象,自己將大秦太子對烏桓的態度,以及送烏桓良馬種的事告訴烏桓貴族,會得到怎樣的誇獎。

對他們來說,這幾天的事情,就想做夢一樣。

讓他們驚喜交加。

“能出使秦國,真的不枉此行啊!”

烏巴爾滿面紅光的感慨了一句,然後轉頭望向趙昆:“當然,能交到太子殿下這樣的朋友,更是難能可貴,要不是太子殿下,烏桓也得不到這麼多好處!”

“烏巴爾兄客氣了。”趙昆笑著說道。

此時,他們正在三里屯馬場喝酒聊天。

其實幾天前,烏桓使者就已經看過馬了,他們的反應跟鮮卑使者一樣,都覺得這些千里馬是舉世罕見的良馬。

心中羨慕之餘,竟聽範喜良說,趙昆有意送他們千里馬,個個感動得無以復加,決定親自拜會趙昆,以表感謝之情。

可趙昆並不想這麼快見他們,所以幾番推辭。

但烏巴爾似乎下定了決心,一定要見到趙昆,於是連連送來重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