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下跌,使得外郡的糧商全都湧進了關中。

外郡百姓的糧食賣不出去,日子越過越艱難。

要知道,外郡可沒有關中這麼發達。

工廠和商業專案幾乎沒有,大多數百姓的收入來源,還是靠種地所獲。

紛紛擾擾之際,新一期的報紙出刊。

這一期的報紙上,刊登了蒙毅關於糧價問題上的奏疏。

全篇洋洋灑灑近萬言。

蒙家世代效忠秦國,在老秦人心中舉足輕重。

可讓老秦人詫異的是,在奏疏上,蒙毅並沒有為他們說話,反而心向外郡。

蒙毅首先說明,糧價下跌對大秦的經濟發展將會造成難以估量的後果。

隨後,又對老秦人如今不管不顧拋售糧食的行為,進行了嚴厲的批評。

其中一則精選語錄曰:

先賢有言,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大秦的天下,本為一體。

關中雖富庶,但須知唇亡齒寒。

關中何以墮甑不顧,視外郡百姓為草芥?

在奏疏最後,蒙毅又詳細描述了外郡百姓因為糧價暴跌,日子過得悽慘的事例。

漁陽郡一個三口農家,父母務農,家中獨子在私塾中成績優異。

可糧價下跌,家中糧食賣不出去。

因為之前家境困難,家中欠了不少外債。

糧食賣不出去,債主找上門,直接將家中的糧食拉走抵債,而且全部按市價衝抵。

就這樣,外債還沒還清。

家裡也沒了糧食過活。

男主人一時想不開,投河自盡了。

留下一對孤兒寡母,缺衣無糧,都不知道怎麼活下去。

人間慘事啊!

咸陽作為京畿之地,發展比外郡早一些。

加之秦國自關中起家。

無論從哪方面講,關中在秦國各地,都當是老大哥的地位。

而關中老秦人,都應是各地百姓的老大哥。

然而,老大哥做的事情,卻讓蒙毅極為心寒。

憤怒的蒙毅,甚至在奏疏之中,用“孝悌之序”這樣的詞語,直斥老秦人不懂事。

這份奏疏被披露到報紙上,立刻在關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老秦人直接被扶蘇罵懵了!

啥?

我們還成了大秦各地百姓的老大哥了?

說實話,作為秦國故民,老秦人對其他地方的人,歷來都看不上。

這種優越感,在六國統一之後,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