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其實我都是為你們好(第3/5頁)
章節報錯
其實,說是科舉取士,但他並沒有打算照搬記憶中的那些做法。
會做文章,熟讀經典,就能夠勝任官職?
這簡直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話。
讓一個儒家士子去掌管刑名,讓一個法家士子去治理水務,讓農家弟子開堂講學......
這顯然是不合適的。
科舉只不過是一個名目。
趙昆最中意的,其實還是透過這個制度變革,推進大秦的官制改革。
至少,起碼要業務對口。
這樣做,能夠事半功倍,提高整個朝堂的運轉效率。
.......
送走了陳平和張良,趙昆和王雪單獨開了個包間。
沒過多久,兩名鬍鬚花白的老者,來到了包間。
趙昆看著他們,露出和煦的笑容。
卻聽王雪介紹道:“公子,這兩位便是農家代表,陳象,陳新兄弟。”
“老朽見過太子殿下。”
兩名鬍鬚花白的老者朝自己行禮,趙昆還有點不適應,但這是禮數,他也只能受了禮,再還禮:“兩位大家不用客氣,請坐。”
“謝太子殿下。”
隨著兩位老者入座。
王雪笑著介紹道:“兩位陳老與家父頗有淵源,經常討論農事,此番來咸陽,也是想為農家學子搏一搏前途。”
“雖然大秦的耕戰制度,很適合農家的發展,但我農家子弟沒有功爵,無法獲得土地研究農事,只能漂泊在外,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陳象說著,捋了捋鬍鬚,嘆息道:“此次科舉,雖然秦王也通知我農家主學,但農家歷來被各派打壓,想必也佔不了什麼好處。”
聽到這話,趙昆會心一笑。
農家在戰國時期便已經出現,那時候的孟子大肆抨擊農家代表許行,導致部分儒家弟子,棄儒從農。
後來許行帶領十幾個農家子弟,穿草鞋,遍席子為生,將農家一步一步發展壯大。
再後來秦國崛起,以耕戰制度發展國家,使得農家地位大幅提高,才有今日主學的機會。
不過,畢竟是整日與田地打交道的一群人,又怎麼會是儒法那種廟堂斡旋之人的對手。
“科舉為的是國家吏治,農業為的是國家興衰,今日讓你們來,其實是我有求於你們。”趙昆笑著說道。
“太子殿下有求我們?”
兩位老者對視一眼,滿臉不可思議的看著趙昆。
趙昆笑了笑,道:“最近我父皇特別關注農事,想讓我找一些可靠的幫手,共同完成一項研究。”
“是何研究?”陳新好奇的追問。
“你們先看看這個,看完了我們再討論。”
趙昆說著,從懷中拿出有關雜交水稻的筆記,交給兩位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