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他便吩咐了幾句,讓侍女都走了,只留下幾個侍衛跟著。

“這樣就好多了。”王雪吸了口氣,笑著道:“出發吧。”

“恩。”趙昆應了一聲,踏上了馬車。

........

與此同時,咸陽城獅子樓頂層。

一群老頭小青年正在把酒言歡,討論最近一段時間的辯論賽,以及橄欖球賽事。

在這群老頭小青年之中,不乏一些朝中官吏。

比如張良,陳平,以及蒙毅這樣的重臣。

此時,一名儒家老頭正在高談闊論:“秦王有言在先,博士宮找人,一切以百家學子為主,我等最近爭論之事,無非就是誰主誰輔,可爭論到此,也沒結果。”

“對啊,幾位大人都是朝中重臣,難道視秦王之言為無物嗎?”另一名法家學子附和道。

現在儒法兩家,算是開了新的爭端,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當初李斯在的時候,法家將儒家按在地上摩擦,如今李斯已不在,儒家自然也想嘗試一下把法家按在地上摩擦的滋味。

但法家肯定不幹啊!

所以兩家又掐了起來。

儒家說法家不懂禮數,正因為法家李斯亂政,大秦才走了一遭彎路,如今再走新路,肯定不能用法家。

可法家撇得很乾淨,說李斯數典忘祖跟他們沒關係,他們才是大秦的中流砥柱。

畢竟,現在的大秦依然是以法治國。

在這種環境下,所有人的主觀意願,肯定是偏向法家多一些。

如果公平競爭的話,法家一點也不懼。

就目前來看,法家依然是大秦最實用的學術,所以位列科舉九科之一。

不過,相比做事一板一眼的法家,儒家更懂得變通。

從孔子開始,到後面的孟子,荀子,儒家的思想一直在變革,從未停歇。

即使到現在,也有魯儒宣揚利益至上,其餘儒生為了在朝堂上尋得發展,大談統一思想。

也就是說,儒家在精神層次上,更為豐富,比法家更會忽悠人。

扶蘇的在儒家派系中,還是很有分量的。

特別是扶蘇監國以後,儒家看到了復興的希望,所以很多不出世的儒家學者,紛紛趕往咸陽,希望搏殺出一條新路。

眼見儒法兩家又要吵起來,主持此次議會的張良和陳平,對視一眼,後者笑道:“秦王雖然讓諸位辯論,但學子們入博士宮,也關乎以後前途,怎能不慎重呢?”

“再加上,大秦科舉在即,新教材編撰工作,還要考學子們,新九科也定下了基調,每派都也涉及,倒也沒厚此薄彼。”

聽到這話,百家眾人面面相覷。

陳平也在這時開口道:“新九科出來後,便沒有主次之分,大家的學說,都一視同仁,何必被一時利慾迷了眼,鑄成終身大錯,徒留遺憾?”

“這.....”

眾人聽到陳平的話,陷入語塞。

蒙毅掃了一圈,接著說道:“今日召集爾等來,主要是為了明年的科舉考試。考試日期定在春分時節,出題的工作,秦王交給你們負責,不知你們有何想法?”

此話一出,眾人心頭大動。

之前他們爭論生源分配問題,以及誰在博士宮佔主導的問題,說白了,主要目的還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