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大秦已經不是以前的大秦了(第3/4頁)
章節報錯
嬴政和趙昆正在喝茶聊天。
“你說的內閣,分攤了皇帝的權力,這樣對治國安邦,當真有利?”嬴政抿了一口茶,皺眉道。
習慣了將大權宅在手裡的他,對內閣的建立,產生了質疑。
趙昆反問道;“就算父皇理政的時候,丞相府也是有決策權的,這樣不也分攤了權力嗎?”
“就算丞相府分擔了權力,但主要權力還是在皇帝手中,國家由皇帝一人說了算,這樣不好嗎?”
“好,兒臣沒說不好,只是太累了。”
“累?”
嬴政眯眼:“國家大事,關乎黎民百姓,豈能因累棄之?”
“父皇,你仔細回想一下,你當初一把權力握在手上的時候,一天批閱多少奏摺,有多少是真正關乎國家大事的?”
感受到嬴政目光不善,趙昆並沒有認慫,而是擺事實講道理。
嬴政聞言,卻沒有回答趙昆。
趙昆又繼續道:“無論是皇帝批閱奏摺,還是丞相府分攤權力,效率都不高,內閣是群策群力,相當於皇帝的智囊團,裡面的人不過問朝政,只負責幫皇帝處理奏事。”
“皇帝需要他們的時候,還可以主持他們群策群力。”
“嗯....”
嬴政聞言,沉吟了一下,抬手道:“你繼續....”
“建立內閣,除了之前說的原因,還有一點,我想撤銷丞相府。”
“撤銷丞相府,這又是為何?不是說獨立建立內閣嗎?”
趙昆答道;“獨立建立內閣,只是權益之計,以後的朝廷構架,採用六部的制度,九卿制度雖然開創先河,但不嚴密,權力越大,越容易出現問題。”
“六部?”
“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二十四司。”
三省六部源於隋朝,在唐朝完善,到了明朝,朱元璋撤掉三省,改為內閣與六部。
這樣的制度,才使得明朝國佐近三百年。
趙昆雖不能保證秦國超過三百年,但這種模式下的秦國,或許能走得更遠。
聽到趙昆將的六部,嬴政頓時來了興趣,不過,正當他打算追問的時候,門外忽然傳來一道通稟聲:“啟稟陛下,南越傳來急報!”
.......
與此同時。
南海郡尉府中。
趙佗看著眼前各種奇形怪狀的姿勢坐在廳中的百越各族的族長,臉色極為陰沉。
“趙郡尉,你與我等交好,百越銘感於心,可邊境實在不太平,你們秦人無故屠戮我部族,殺人近千,百越素來敬重大秦,大秦為何如此對百越?”一名百越族長說著半通不通的秦語。
趙佗一臉為難,看向此人:“現在的大秦已經不是以前的大秦了,我也束手無策啊!”
“哼,南海郡乃郡尉管轄之地,我們只認郡尉,還望郡尉做主。”
又一個百越族長道:“必須要讓秦國給個說法!”
聽到這話,趙佗心中暗喜。
他早有經略百越之意。
不過,如今大秦重定中原,正是破舊立新之時。
太子趙昆更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在扶蘇監國期間,暗中頒佈數起重大舉措。
聽說,整個中原地區,在兩兄弟治理之下,已經逐漸趨於穩定。
本來趙佗還打算徐徐圖之,暗中找一個機會。
可六國餘孽覆滅得太快,還沒等他出手,大秦又重定中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