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他自己想去大秦學宮看一看。

元鼎就元梨一個兒子。

雖然是老來得子,但與別人家不同,他對兒子的態度一向都極為嚴厲。

因此,父子倆的關係極為緊張。

但是,天下的父母,又有哪一個不愛自己的子女呢?

元鼎今年已經六十五歲了。

在以往,他這個年紀去世,都可以稱得上是喜喪。

之前缺衣少食,戰爭頻繁的時候,一個成年男丁能夠活到五十歲而無病無災,就已經算是高壽了。

元鼎生怕自己哪天一覺睡過去,就再也醒不過來。

但是,自從兒子離開高陽前往關中求學,到現在將近兩年的時間,元鼎便再也沒見過他。

平時兩人書信來往頻繁,但基本上都在爭論。

父子倆的性格都極其剛硬,誰都不願意低頭。

元梨因為入了科學院,所以不想回家見父親。

而元鼎雖然想見兒子,但是嘴上卻不肯服軟。

這次劉肥提出來去大秦學宮與兒子當面辯論,正好給了元鼎一個臺階下。

不過,在元鼎心中,見兒子是一回事。

但是,想要讓他改變自己的看法,沒門。

元鼎出身低賤,自小貧寒。

他小時候為了求生,曾經拜入一個匠人門下。

但是那個匠人卻將他當奴僕使喚,平素只給一些餿掉的剩菜剩飯。

如果只是如此,那也就罷了。

但對方平素偷工減料,偷懶耍滑的性格,卻給元鼎留下了極其不好的印象。

當初有人許以重金,讓那個匠人制劍。

那匠人在鑄劍過程之中,想要參照干將、莫邪的辦法,以活人祭煉。

而被他選中的,就是元鼎。

雖然在最後的關頭,元鼎親手將其殺死,逃得一條性命。

但是,此事卻在元鼎心中留下了極深的陰影。

因此,元鼎始終認為,匠人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無論是當初公輸班的厭勝之術,還是血煉之術,都是異端邪說。

至於他們引以為傲的手藝,在元鼎眼中,其實根本沒什麼了不起。

有腦子就行的事情,有什麼值得炫耀的?

過去匠人們那低賤的地位,不是沒有理由的。

所以,趙昆登基之後,大肆啟用匠人,搞什麼科學院,就讓元鼎極為不滿。

因為年幼時期的經歷,讓元鼎極其反感匠人。

他認為匠人根本不配獲得高位,讓他們參與到國朝大事之中,那便是妖魔叢生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