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28:別演了,朕都知道了(第2/5頁)
章節報錯
陛下去探望他,根本沒有任何必要。
趙昆當然知道蕭何等人的想法,但也沒多作解釋。
叔孫通被逼自戕的事情,不到兩個時辰,便已經傳遍了整個咸陽城。
即便再不講理的人,聽說事情的經過互毆,都會一口咬定,是張揚故意汙衊叔孫通的。
什麼?
你說張揚是張籍的孫子,張廷尉當了一輩子的官,在民間聲譽還不錯,他的孫子,怎麼可能無故汙衊人?
再說,一介寒門士子,有什麼值得他汙衊的。
每當有人提出這個疑問時,就會有熱心人主動給他們解釋。
這些解釋各有不同。
有些說張揚嫉妒叔孫通才學,所以
才汙衊他。
有些說張揚也是受人矇蔽,其實真正偷食的人,就是那個向他告發的下人。
還有人說張揚十分討厭寒門士子,他認為普通百姓不配讀書識字,不配進入朝堂。
最後這種說法經過口口相傳,很快就成了唯一的解釋。
聽說過這件事情的咸陽民眾,無一不對張揚破口大罵。
經過趙昆這些年的努力,所有人都逐漸意識到,讀書識字的重要性。
然而,張揚居然不想讓他們走這條道路?
如今天下太平,隨軍出征建功立業的機會越來越少。
陛下仁慈,重用寒門士子。
他們是沒有戲了,但如今的咸陽城,哪家不希望自家的娃讀書識字,然後去追隨陛下?
張揚身無官職,不過是張籍之孫,對寒門士子這麼有成見。
若以後讓他這種人進入朝堂,普通百姓還有什麼盼頭?
與他形成明顯反差的,便是二世皇帝。
二世皇帝每天那麼忙碌,再加上遠征軍已經抵達戰場,他有很多的事需要做,但出了這檔子事後,還在百忙之中抽空去太醫院探望受傷的叔孫通,並且承諾為其討一個公道。
兩相對比之下,更讓人覺得張揚真不是東西。
夜晚,張籍府上。
張籍跪坐於桉幾後面,看著匍匐在地上的陳安。
「怎麼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下午咸陽城中的風波,讓張籍也有些心驚。
為官多年,張籍怎麼會不明白「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道理。
但悠悠眾口,根本防無可防。
訊息傳播得太快了。
張籍還從未見過這種情況。
幾個時辰的時間,張揚便被千夫所指,不知被人罵了多少次。
他本便是被推出的一個無關緊要的棋子,揹負一些罵名倒也沒什麼。
可偏偏事情還被搞砸了。
這算是標準的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人,讓張籍如何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