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神來一筆?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初期,趙昆大力推進商業發展。

國家銀行、監海局以及市場監管局成立,幾乎在幾個最重要的地方,對朝堂機構進行了一次換血。

從那以後,大秦的朝堂執行,幾乎都圍繞這三個部門展開。

改動如此之大,陳平本來以為會非常艱難。

然而,前有嬴政和扶蘇鎮壓那些舊式勳貴,後有趙昆在背後推動各項改革,在變革之初,他就將自己的堅決意志貫徹了下去。

當時,說是力排眾議,一意孤行也不為過。

可結果同樣出人意料。

一路行來,沒有誰比陳平更清楚趙昆的強大。

很多人只覺得趙昆執政,思路猶如天馬行空,無跡可尋。

但每每都有極其完滿的結果。

但只有陳平知道,改變大秦這樣一個巨大的國家,哪裡是那麼簡單的事?

趙昆確實是曠世之才沒錯,他彷彿有一隻先知之眼,能夠準確的看到最適合大秦的發展方向。

但身處那個位置,趙昆的一言一行,都必須謹小慎微。

帝王縱然盡享人間權柄榮華,相應的,他任何一個微小的聲音,通傳天下,那便是巨龍的咆孝。

因此在別人看來,趙昆治國,舉重若輕。

但陳平知道,從扶蘇監國開始,趙昆便在背後如履薄冰,戰戰兢兢。

就如同眼前的局面,在眾人一片看好之中,趙昆卻敏銳地發現了危機。

陳平已經記不清這是趙昆多少次如此了,但他一定會堅定跟隨。

所謂攘外必先安內。

趙昆雖有氣吞天下之心,但一切的前提是,不影響國內的穩定。

因此,陳平猜測,這個時候,其實趙昆也不想在西巴爾城駐軍。

之所以找自己,是因為有些事情,趙昆以前能說,現在不能說。

趙昆沒登基之前,新朝臣子與趙昆的關係,類似於光著屁股打天下。

雙方情同兄弟,多過君臣,趙昆有什麼就說什麼。

但如今,趙昆的身份變了,自然需要考慮很多。

就像這次,如果趙昆直接否決了王離的提議,誰都不能說什麼。

但未免會有一些不合適。

這個時候,就需要陳平這種當臣子的出來背鍋了。

所以,看完兩份奏報後,陳平便主動站了出來。

“陛下,臣覺得應該依王離所言,在西巴爾城駐軍!”

“呵呵。”

聽到陳平的話,趙昆笑了笑,擺手道:“那就依愛卿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