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賁看著前面的奏報,嘆了一口氣。

倘若趙昆真能接手剩下的三十萬駐軍,那百越之地的叛亂,很快就能平復。

毫不客氣的說,接手成功了,百越之地就沒有什麼事了。

王賁不得不感慨趙昆的膽魄。

這小子上了戰場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膽子大的可怕。

而贏政則有些沉默。

王賁說的不錯,趙昆想要斷絕趙佗的後路,徹底解決百越問題。

換句話說,這就是趙昆的野心。

趙昆在出發之前就知道,他去南越要做什麼。

造反清除六國餘孽的事,終究不那麼光彩,但南越之地是老秦人心中的一道傷疤。

為了征服百越,老秦人在百越之地埋骨幾十萬。

可換來的不是百越臣服,而是妥協。

這種妥協是百越各族與秦人和諧共處。

然而,實際上的百越各族卻貪得無厭,他們不種植糧食,全靠秦人救濟。

你不給糧食,我就造反。

久而久之,秦人在百越之地的地位還不如那些蠻族。

趙昆想要的可不是這樣的百越之地。

如果他中規中矩的接手南越駐軍,實際對他而言,沒有什麼大的意義。

倘若只是這樣,趙昆清楚自己永遠做不到真正的統一。

論掌控力,趙昆還達不到贏政的地步,但這個帝國偏偏需要極強的掌控力。

無論是推行科舉,亦或是普及教育,都沒有一絲一毫的妥協可言。

所以他不僅要增強掌控力,還要讓整個百越之地成為自己的陪襯。

做到連始皇帝都沒做到的事情。

贏政能以一己之力削天下貴族之爵,收天下貴族之田地,自己在贏政的扶持之下,倘若還要妥協,那就太low了。

這次南越之行,他發揮得越出色,威勢和話語權就越大。

歷朝歷代的馬上皇帝,對帝國的掌控力度都是遠超與文官妥協的皇帝的。

贏政也沒有怪罪章邯和韓信為什麼沒有叮囑阻止趙昆以身犯險。

現在問題是,趙昆已經出發了。

贏政只能寄希望於趙昆能夠成功。

而且,雖然趙昆選擇了以身犯險,卻也讓贏政對趙昆的滿意程度更上一層樓。

趙昆雖然沒說,但趙昆是有野心的。

贏政不怕趙昆有野心。

他怕的是趙昆沒有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