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大秦有佛陀轉世(第3/5頁)
章節報錯
就連隨同他一起的僧侶,都不可思議地看向彌沙迦。
佛陀在佛教之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如今的孔雀王朝,僧侶眾多,甚至達到了無一戶無僧的地步。
但如此龐大的數量下,佛教僧侶卻沒人能在活著的時候,獲得‘佛陀’的稱號。
即便彌沙迦的師祖,作為公認的大梵天轉世,轉投佛教後,不過只是獲得了一個阿羅漢果位。
但彌沙迦如今卻說,‘佛陀’在大秦。
這其中的意味,秦人不懂,但這些僧侶們卻知道。
轉世佛陀,一旦被佛教承認。
那他在佛教中的號召力,便是無與倫比的。
甚至,在某種情況下,如今的僧侶們,都要聽他的號召。
彌沙迦說完這句話,有些痛苦地閉上了眼睛。
其實,如果沒有必要,他絕對不會許下如此重的承諾。
彌沙迦至今猶記,自己離開獅子國,北上傳教的時候,和自己的老師摩哂陀徹夜交流。
摩哂陀告訴他,如果有朝一日,他去往大秦,發現北方的那個國家,比他們想象得還要強大。
那麼,無論用什麼辦法,也要將佛教推廣到大秦。
作為佛教智者,自小又在孔雀王朝王室長大,摩哂陀的眼光格局也是極高的。
他自然看得出來,日漸衰落的孔雀王朝,已經在不斷的內耗中,奄奄一息。
這樣下去,不出十數年,孔雀王朝或許就會不復存在。
如今,執掌孔雀王朝的巽伽家族,已經顯露出不臣之心。
他們出使秦國,就是希望提高國內的影響力,以便實現自己的野心。
但面對這種情況,阿育王的子女們,卻毫無辦法。
他們的影響力,只在佛教之中。
俗世地位雖然尊崇,但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權力。
王朝內鬥不止,在阿育王死後的這二十年中,已經開始四分五裂。
說是名存實亡都不為過。
摩哂陀不在意自己父親辛苦打拼的帝國崩塌。
他唯一擔憂的便是,孔雀王朝滅亡之後,佛教該何去何從。
在阿育王身上得到了莫大好處的佛教,已經食髓知味。
所有佛教高層都一致認為,佛教應當在另一個強大的國家紮根發展。
當摩哂陀知道北方還有一個比孔雀王朝更為強大的國家時,他極為振奮。
當時,他便與彌沙迦等四位比丘說,大秦是佛祖賜予佛教的佛國種子。
彌沙迦臨行前,摩哂陀明確告訴他,對大秦的皇室,要不吝許以最為尊崇的地位。
護法者不行就阿羅漢,阿羅漢不行,那就許以佛陀果位。
摩哂陀對佛教的影響力,毫不懷疑。
他堅信,即便大秦皇室成為佛教名義上的領導者。
最終得利的,仍然是整個佛教。
宗教最可怕的地方,便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