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議會,最終不過是為皇權服務的工具罷了。

決議會中的九人,各有一票,但趙昆特意在計劃中寫明,皇帝在決議會中,擁有一票否決權。

這是什麼意思,不言自明。

嬴政為始皇帝,氣吞萬里,一統諸夏。

趙昆自認為在治國方面,遠不如嬴政。

但是,並不是說他不適合當皇帝,只是他們這兩代之後,還有後世的皇帝。

在子孫後代中,總會出現幾個不成器的。

到那個時候,決議會的存在,就成為維護皇權的保險。

趙昆相信,哪怕是再草包的子孫,也不至於連決議會過半的票數都拿不到。

如果真是那樣,大秦的江山不要也罷!

另一方面,如今的大秦,已經和過去不太一樣了。

以前,大秦國內情況其實比較簡單。

只依靠嬴政的權威,就能夠保持國內安定。

但如今,隨著人們的口袋逐漸鼓起來。

不同的社會階層已經逐漸出現,這必然會導致訴求的不同。

各種事務,千頭萬緒之下,怎麼可能靠皇帝一個人就處理的過來?

這種情況下,帝王如果真的勤政,反倒會起反作用。

畢竟,人力有窮時。

“現在人們都說大秦已經分為新舊兩個朝堂,雖然此言未免太過無稽,但也並非不實!”

扶蘇笑道:“決議會的九人團中,兒臣認為,三公九卿,當有六人!”

嬴政點了點頭,算是答應下來。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完全是靠嬴政和趙昆的威信持續下來的。

實際上,舊朝對五年計劃中的一些內容,頗有微詞。

趙昆此舉,也是為了促進所謂的新舊朝之間的融合。

或者說,是讓大秦平穩度過權力的交接期!

隨著扶蘇即將離開,嬴政已經表露了自己的態度。

那便是,這個位,他讓定了!

一旦嬴政下定決心,趙昆也沒有辦法拒絕。

他只能想辦法,將自己認為存在隱患的地方,在嬴政退位之前,全部處理好。

所謂堵不如疏!

與靠個人威信,來強壓舊朝老臣們認同新政,還不如直接讓他們參與進來。

不求他們全部認同,但只要能夠理解趙昆推行的那些政策的意義,趙昆就心滿意足了。

“朕最後再問一個問題,你們如何保證大秦萬世?”

嬴政目光炯炯看向扶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