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這一封號,在戰國時期用得比較多。

最有名的就是戰國四君子,其次就是武安君白起。

當初秦國越來越強盛,其餘六國為了籠絡人才,便大肆招募賢臣能將,給予最優厚的賞賜。

而封君,就是眾多賞賜的其中之一。

以至於封君的含金量越來越低。

秦國統一六國後,最高爵位是徹侯,而王翦作為統一六國的最大功臣,封武成侯,食邑頻陽十三縣,子孫得襲爵位。

但封君卻再也沒出現過。

如今始皇帝突然封趙昆為黎安君,這是否證明,始皇帝的心態開始變了?

又或者,始皇帝是在投石問路?

這樣的封賞不是說趙昆不配擁有,光獻紅薯、土豆都夠封侯拜將,更何況屯田法,這一改變國家命運的國策,無論哪個都能單獨列出來封侯。

只是......

這會不會太快了?

趙昆年紀不過十五六歲,就已經位極人臣了,那以後豈不是隻剩下太子之位?

倘若始皇帝有意趙昆為太子,那長公子扶蘇,十八公子胡亥,又當如何面對?

想到這,眾臣不由紛紛望向馮去疾。

現在李斯不入朝堂,他們只能以馮去疾馬首是瞻了。

可馮去疾現在也愁眉苦臉......

雖然他早有預料,始皇帝會超規格封賞,但還是沒想到,這規格朝得如此離譜。

封侯並沒什麼問題,關鍵是護軍都尉之職,那可是實權官職。

而且,掌禁軍就很離譜啊!

倘若公子昆有心謀反,那這禁軍絕對是利器。

當初嫪毐造反,春申君等人就是沒拿到禁軍虎符,導致造反失敗。

可如今始皇帝竟然將禁軍交給趙昆,這是多大信任與寵愛?

本來馮去疾還想站出來說分封邯鄲有違國法,可始皇帝讓趙昆掌禁軍的旨意,讓他心裡發寒,躊躇不敢諫言。

眼看著‘老大’久久不發話,眾臣心裡十分沒底,卻也不敢站出來諫言。

就如此,整個朝堂在趙高唸完聖旨後,出奇的沉默。

其實不光他們沉默,站在大殿中央的趙昆,也很沉默。

雖然他知道自己有大功勞,可始皇帝的這套封賞,明顯出乎他的意料。

所以,這旨意接不接,成了他此刻最糾結的是。

接了吧,始皇帝以後對自己肯定格外看重,說不定幹掉胡亥和趙高,還能當一個秦二世玩玩。

可是......

這樣就對不起義父的宏圖大業。

義父對自己恩重如山,又是自己的親生父親,做兒子的怎麼能不顧父親呢?

想到這裡,趙昆眉頭緊鎖,忽然腦中閃過一道靈光,遲疑了片刻,朝大殿之上拱手道:“父皇的封賞,兒臣感激涕零,只是這封賞,能不能再加點?”

嗡——

話音剛落,大殿一片轟鳴。

群臣聞言,猶如雷擊。

尼瑪!

什麼情況啊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