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他接待了一對準備購買二手車的老年夫婦。

這對夫婦在車場裡左挑右選都沒有看到一輛自己喜歡的車,而這名銷售員由於是最後一天上班,心裡考慮的不再是如何單純地賺錢,而是如何讓客戶真正滿意。

所以鞍前馬後地向兩位老人介紹了兩個多鐘頭,從二手車的價效比到車型的選購、如何判斷車輛新舊情況等等方面。

三個鐘頭後

兩位老人很感謝他,但還是決定去看看其他車場。

小夥子不辭辛勞,反而以顧問身份陪著他們又看了另外一家車場,並中立地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想法。

快下班了,兩位老人回到他上班的車場,買了一輛新車。

對這個小夥子說:“你讓我們很感動。

你讓我們感到自己不是一臺提款機,謝謝你。”

由此,小夥子保住了自己的飯碗。很多年後,他成為一名出色的汽車銷售員。”

趙以墨靠在床頭,淺飲了一口水:“故事講完了,你知道怎麼做了嘛?”

林允兒若有所思。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這個賣車的故事簡單卻不平凡,雖然有無心插柳之嫌,但銷售員的心態卻是值得林允兒去學習的。

她亂的便是心態。

關心則亂,越是在乎,越是容易患得患失。

就像故事裡的銷售員,他在最後一天考慮的不再是如何賣出車,而是如何讓客戶真正滿意。

正是因為他的心態改變,這才能最終打動夫婦二人。

換算到林允兒身上

如何才能讓趙以墨的家人親戚喜歡,做到“人見人愛”呢?

道理很簡單,只要捫心自問,她自己見到什麼樣的人會被吸引?

將所有的特質羅列出來,看看自己有多少,還需要加強的是什麼,又或是改變什麼。

這麼一想,林允兒頓時自信多了。

“謝謝趙老師,辛苦啦。”

“早點休息吧,明早我去接你。”

“好的~(奶音),晚安,老公~”

“……晚安,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