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牢記本站域名 ,或者在百度搜尋: &網

廷杖,是明代的著名特產,是皇帝對那些不聽自己話的官員的一種責罰,行刑的結果全看皇上的心意,皇上若是不想讓人死,幾十板子下去打得血肉橫飛,看著其慘無比,其實回家塗點藥,歇上兩天就可以出門溜達了,連後遺症都不會留下一點。**泡!書。吧*

可皇上若是不想讓他活,下杖時看起來很輕,面板也不破,但打起來痛徹心扉,幾十杖下去,皮下的血管就會寸寸斷裂,肌肉潰爛難愈,不久必死無疑,根本無藥可救。

而執行廷杖的人,基本上都是錦衣衛,這夥人平時經常鍛鍊身體,開展體育活動,隨手一掄,不說開碑碎石,幾下就讓人玩完那還是小菜一碟。

可問題來了,你把人打死了,怎麼和皇上交代,萬一人家皇上只想打打屁股,讓他長點記性,打完之後,人家還想繼續用呢!怎麼辦?

縱觀世界,單就智商而言,能和中國人比肩的群體,相信還沒生出來,而更為難得的是,中國人往往在沒路的地方能走出路來。

所以有明一代,您經常會看到大臣捱過廷杖之後,意想不到的事情時有發生,一百杖打不死的有,一杖就完蛋的也不缺,說到底,廷杖是個技術活,這裡面還是有講究的。可不是什麼人隨便拉出來就可以上崗的,為了靈活掌握皇上的意思,確保一打就死,或者百打不死,錦衣衛們進行了長期的調研工作,終於在實踐中摸索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

方法具體如下,首先找一個西瓜外面包上一層宣紙,一棍掄下去西瓜粉碎,那你就要自己掏腰包在買一個,可一下打下去,宣紙稀爛,並且啪啪有聲,而整個西瓜卻全然無事,這個就要功夫了,如果練到這一層,那麼你就已經是入門級玩家了,可要想成為骨灰級打手,那就還需要在做一樣事情,同樣的西瓜,闆闆下去,不但無聲,而且瓜皮完整、宣紙不破,可裡面的瓜瓤卻是稀爛,如果練到這個級別,你就可以出師了,練成絕技的同時,你還會財源廣進!

財源廣進?因為經常還會有另外一種情況出現,那就是挨廷杖的大臣,皇上根本沒表態,愛死不死,全看你個人的造化,那這裡面就有文章可做了。

如果給你送過錢的,或者有交情的,就打宣紙,打得皮開肉綻,實際上都是軟組織損傷,回家塗了藥,起來就能出門訪客。

要是既無關照,又有私仇的,那就打瓜瓤,一棍下去表皮完整,內部大出血,就此喪了命那也是不奇怪的。

而且發展到後來,錦衣衛研發了相應的潛規則口令,分別是:打、著實打、用心打。

所謂打,就是意思意思,誰也別當真,糊弄兩下就沒事了。

而著實打,就是真打了,該怎麼來就怎麼來,反正打完之後回家得趴幾個月才能下地。

最厲害的,是用心打,只要是這個口令,基本上可以準備後事,那是絕對不能手軟的。

而大明皇帝用的最多的就是打和著實打,畢竟打死了人臉面上不好看,而且文人筆下如刀,為打個人被寫成昏君、暴君那就太得不償失了,因為這一點,文官們往往也有恃無恐,有事沒事寫個奏摺罵罵皇上,騙個廷杖,只是屁股上挨幾下就可以名動天下,這是一個投入和回報極其不對等的投機活動。

曾經捱過廷杖的人以後出門下巴都可以多揚起三分。因為他們可以自稱:“曾把大明天子駁得啞口無言,天子只好靠打人出氣。”所到之處必受眾人群星捧月一樣的敬仰目光。

徐椿已經領來五十名錦衣衛行刑獄吏來到午門,他們人人手持一根碗口粗的朱漆大棍,瞧那架勢著實有些駭人。

劉瑾陰冷的看著那些罵他的官員“咱家最後警告你們一次,速速散去,安心為陛下做事,汝等若在不聽勸告,咱家可不會手下留情!”

那名最先衝上前來的官員把手指尖都快頂到劉瑾的鼻子了,一副大義凌然的樣子“劉瑾,你一個閹人不老老實實在宮中侍奉陛下,卻在此處假借陛下威名,狐假虎威!京師中正人君子豈能容你!我董仲壽渾身是膽,願效這白雪之潔,行君子之浩然正氣,來來來,休要多言,這廷杖就由我來受!”

“不,董兄,你年歲已大,怎能受此酷刑,還是由小弟來吧”這時又一個官員忙不迭的衝過來。

“兩位仁兄,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小弟願與兩位哥哥一同受刑!”

“我來。。。我來。。。”

“還是我來。。。”

午門的場面頓時有些混亂,人人奮勇爭先。

“不要吵!”大學士劉健虎著臉高聲呵斥下面那些已經忘形的官員們“汝等身為朝廷命官如此失態,成何體統!”

劉健身為大明首輔多年,積威日久,他一發怒,底下的官員立刻鴉雀無聲,但是都站在那裡並未離開。

劉瑾眉頭一皺,自己剛才好言好語相勸,卻換來一陣辱罵,而這劉健一開口,下面人立刻乖如綿羊,難道真以為自己好欺負,看來還真需要做些手段立威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