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你們就沒有意見?”

“請陛下乾綱獨斷!臣等自然遵從!”群臣齊聲說,那聲音在大殿內嗡嗡作響。

李棟笑了笑“那朕就在說幾件事情,兵部尚書劉大夏來了沒有?”

劉大夏趕忙出列對李棟躬身“臣在!”

“你在兵部多年,邊關屢遭外敵入侵,且兵將畏敵如虎,多不能用,你可知罪!”

劉大夏一驚,可是關於李棟的責問,他還真是辯無可辯“臣。。。臣知罪!”

“念你也是先帝老臣,且還有些能力,你到南京做兵部尚書吧!”

滿朝文武之中只有王守仁知道,因為鄭和海船圖的事情,劉大夏已經給李棟留下了很壞的印象,所以他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打發走劉大夏。

群臣還沉浸在東廠就要被裁撤的喜訊當中,李棟對劉大夏忽然發難,顯然誰也沒有反應過來,等劉健等人剛想出來勸諫時,李棟已經叫了第二個尚書的名字“戶部尚書來了沒有?”

戶部尚書韓文汗刷的就下來了,顫顫巍巍的說“臣。。。臣在!”

“你在戶部多年,國庫卻空虛至如此,有人告你貪墨,朕查了一下,雖無大貪,小貪還是有的,不說這些,朕說你碌碌無為不冤枉你吧?”

“臣。。。臣。。。”韓文臣了半天,心中已經明白李棟的意思了,他若是敢反駁,李棟就把他貪墨的事情擴大化“臣知罪!”

“念你為臣多年,無功無過,回家養老吧!”

李棟又投了一記重磅炸彈,他瞬間就罷免了兩位一品大員。

文武百官從未想過本應該平淡無奇的登基大典,怎麼會有這麼精彩紛呈的內容,尚書被罷免很多人就要順位上升,自然就騰出來一些官職,到時候大家都升官,何樂不為?當然也有不少官員想要出來勸說李棟,可是人家兩位尚書自己都已經認罪了,那還有什麼好說的,況且古人講究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所以兩位尚書的命運就已經是不可更改了。

讓大家更沒想到的是,還沒完。

“禮部尚書王愛卿來了沒有?”

“臣在”禮部尚書王華很平靜的站了出來,王守仁心中想著“終於來了!”他愧疚的看了一眼自己的父親。

“我大明的宗屬、藩國應該歸禮部管理吧?”

“是,陛下”

“這些年來京師進貢的宗屬、藩國逐年減少,騙貢的商隊卻越來越多,你身為禮部尚書恐怕難辭其咎吧!”

“臣知罪!”因為有了王守仁的提醒,所以王華很配合

李棟滿意的點點頭。

誰也不曾想到李棟第三個罷免的尚書居然是禮部尚書王華,這王華不是王守仁的父親嗎?李棟不是親近王守仁嗎?這。。。難道說李棟對王守仁還留了一手?不想讓王家一家獨大?所有人在心中默唸著“帝王之心果然深不可測!”

群臣哪想得到,李棟這位仁兄是隨意拳祖師爺轉世,根本不按套路出牌,只聽李棟話鋒一轉“不過王尚書在禮部多年,確實為大明簡拔了不少的人才,也算有功於社稷,你就到戶部做尚書吧!”

啊?這次不但王華愣住了,所有人都張著嘴,王守仁更是莫名其妙的看著李棟,李棟此時卻衝著王守仁做了一個鬼臉,然後馬上收起笑容,一臉嚴肅的說“王尚書,你在戶部可要好好做,讓國庫充盈起來!不要辜負朕對你的期望!”

“臣遵旨,臣謝主隆恩!”

這時就是腦子反應最慢的大臣也想明白了,這哪裡是申斥,這明明是升官嗎。禮部那是個清水衙門,六部中排名墊底,而戶部是僅次於吏部的頭等重要的衙門,是大明朝的財神爺,誰不供著?誰不小心奉承著?按照李棟這麼封賞,這王家難道要出兩位尚書同朝為官?看來王氏家族將成為正德朝第一官宦家族!

李棟意味深長的看向已經瑟瑟發抖的工部尚書徐貫,微微一笑“徐尚書,黃河連年氾濫,致使大量的百姓流離失所,浪費大量朝廷的錢糧來安撫救濟那些人,這黃河水利的各處大壩好像是工部負責督造的吧。”

“是。。。陛下,臣知罪!”

“不過那是天災,朕不怪你,可是**嗎?朕可聽說有人上下其手貪墨不少工程款項,朕不不管那麼多,明年是正德元年,朕不希望看到、聽到任何關於黃河大壩決口的訊息,否則,嘿嘿。。。朕少不得扔幾個人下去祭拜一下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