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棟豁然起身,瞪圓了眼睛“先生,我可曾說過大話?你敢懷疑我,好,我就做給你看!!”

王守仁微微一笑,撩起袍腳,鄭重的跪在李棟面前“請太子殿下早日登基!”

。。。

皇宮中最重要的典禮,莫過於登基大典,登基大典標誌著舊統治者的結束和新統治者接管權力的開始,所以自然要辦得異常的隆重。

李棟對弘治皇帝所有的悲痛立刻讓異常繁瑣的新皇登基大典衝得乾乾淨淨。

弘治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弘治皇帝死於紫禁城內,靈柩安放乾清宮內,李棟需要為弘治皇帝守靈。

皇宮大內早就在弘治皇帝病危時就已經把登極大典的準備工作準備就緒了。

按照規矩禮部尚書王華奏請李棟即位,李棟不允(李棟本來想直接答應的,可是王守仁告訴李棟,一定要謙讓一次,李棟說萬一他們不在奏請怎麼辦?王守仁頓時石化。)

李棟當然不懂得那些規矩,王守仁不時在他耳邊低語幾句,怎麼邁步、怎麼行禮、怎麼說話,而李棟神情恍惚,全沒了平時活潑的勁頭兒,活像一個木偶似的按照王守仁的話一一照辦。

李棟先到保和殿降輿,在到中和殿升座,各級官員對李棟行禮。禮畢,官員各就位,禮部尚書王華再次奏請李棟即皇帝位,李棟暗自鬆了一口氣,也不管什麼規矩不規矩了,直接點頭稱好。

童子軍護衛李棟到太和殿,李棟升寶座即皇帝位,因為此時正處在弘治皇帝的喪期,所以整個過程不需有鼓樂,只午門上鳴鐘鼓。

乾清宮內,鴻臚寺贊禮官出班唱儀,劉健、李東陽、謝遷三名託孤大臣將李棟扶上黃綢龍椅,百官鷺行鶴步,趨前跪拜新君,山呼海嘯般的“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聲震屋瓦。

李棟坐在龍椅上,第一次體會這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文武百官都匍匐在自己的腳下,他不但可以決定這裡所有人的生死,就是大殿外面,整個大明未來的命運也掌控在他的手上,他不由得呼吸急促,熱血在身體裡飛速的流動著。。。

李棟宣佈即位後,御階下由太監甩三鳴鞭,在鳴贊官的口令下,群臣對李棟行三跪九叩大禮。

最後是頒佈詔書,以表示皇帝是“真命天子”,儀式莊嚴而隆重。

弘治皇帝早在一年前覺得身體不好的時候,就對身後事做下了安排,這時司禮監掌印太監戴義奉上了弘治帝的遺詔(真的,自從他看到李棟進了大內之後,他就找了個沒人的地方把那份假的燒了),首輔大學士劉健接過先帝遺詔,頒佈新帝登基喜詔,然後宣佈新帝大赦天下、犒賞有功之臣。

大學士劉健再將詔書捧出,交禮部尚書王華捧詔書至階下,交禮部司官放在裝飾有云紋的木托盤內,由鑾儀衛的人擎執黃蓋共同由中道出太和門,再鳴鞭。

隨後劉健又展開一道聖旨,以新帝的名義大赦天下“非待死、待審之囚一律赦免出獄。。。”

沒想到,劉健還沒說完,李棟在御座上直接就說了一句“不行!”

劉大學士舉著那份聖旨也傻了,這位大學士博古通今,侍奉了幾代帝王了,還沒聽說過新皇登基時不大赦天下的,他很想開口反駁,可他若是不應,李棟當皇帝第一道口諭自已這大學士就拒辭了,那皇帝顏面何在?他張大了嘴,不知道該怎麼說。

李東陽見他愣住了,趕忙上前一步“陛下,新皇登基普天同慶,所以要大赦天下,而且還要免一年的農稅,明年還要開恩科。。。這些都是我朝的祖制,若是沒有必要,還是。。。”

“除了大赦天下,另外幾條可以!”李棟不容置疑的說。

劉健等人互相對視著,只好無奈的點頭,紛紛躬身“臣等遵旨!”

劉大學士繼續提心吊膽地念著,剩下的就是新帝加封后宮、犒賞擁立之臣的恩旨,凡是新帝登基,股肱老臣都會有這種待遇,臣子們也習以為常了,反正這些職務雖然光彩,但都是有祿無權的虛職,不會對現在的朝廷權力分佈有甚麼影響,所以文武百官只是洗耳恭聽,也沒人吱聲。

“皇后娘娘張氏晉升為太后,劉健、謝遷、李東陽三人加封為太師、太傅、上國柱。。。”

“等會!”李棟猛的從龍椅上站起來。

最新最快章節,請登陸&網 ,閱讀是一種享受,建議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