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內外的暗流湧動,這些李棟自然無從得知。

軍隊正在進行有條不紊的擴建,期間淘汰了很多人,這些人有些是因為年齡,有些是因為身體素質,但是大部分被淘汰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各方的暗探,有東廠的,文官大臣們的,朝中各大勳貴們的,還有五軍都督府的。最讓李棟百思不得其解的居然還有個叫羅教的,真是讓李棟莫名其妙,難道還想發展李棟成為他們的大教司?

輜重營和巡邏營也相繼成立,輜重營的隊長叫劉傑,巡邏營的隊長叫李宏亮,都是第一批的童子軍成員。巡邏營的狗兒們已經開始上崗了,弄得整個營地裡到處是狗屎,巡邏營的童子軍現在每天的工作不是巡邏而是跟在這些狗後面撿狗屎,晚上這些狗兒們也讓人睡不安生了,那些馴獸師們正在努力的訓練這些狗,看來還得煎熬一段時間。

醫務營的主要人員就是李棟從文安帶回來的那些女子,還有一些孤兒。

李棟把自己所瞭解的急救知識傳授給她們,比如要事先準備好用烈酒消毒的紗布、按住哪個穴位可以減緩流血、按胸搶救法等等

當然具體的什麼外傷、內傷的治療這些李棟都不懂,可是太醫院裡高手如雲,隨便請兩個就可以好好的點播一下她們了。

“作為醫生,你們的主要任務是救治生命,所以你們首先要忘記自己的性別,就比方說剛才我教給你們的口對口吹氣法,如果你的腦子裡總想著我是女人什麼什麼的,那麼戰士們就可能在你的猶豫中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其次,不要怕血,戰鬥必然會出血,如果你們一看到血就暈了,慌了,那麼又談什麼救治。所以你們最好先練習殺豬,殺兔子,多見點血”

“清理包紮傷口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消毒,至於什麼是毒現在我也說不清楚,你們只要記得這個東西能要人命,所以要小心,至於能消毒的方法,就是用鹽水,烈酒等等,這些需要你們自己慢慢琢磨”

。。。

從新招攬的三千多人中,李棟挑選了大概有100多人作為軍官的苗子栽培,晚上李棟和王守仁輪流教習,李棟首先把漢語拼音教給了王守仁,王守仁學後大為感嘆,稱此法可以快速的掌握漢字。然後王守仁在透過漢語拼音教習王平他們基本文化,而李棟把從後世看到的聽到的各種軍事素養教給這些孩子們。

“在開始講課以前,我希望你們牢記兩句話,第一句,作為軍事將領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會在你最不希望出現的時候發生。第二句,當一切看起來很順利的時候,那一定是你哪裡疏忽了。”

“這兩句話你們現在可能還無法體會,但是你們要牢記這兩句話,並時刻提醒自己。”

“孫子兵法有云:多算勝,少算不勝。就拿我們平定文安為例,我們有多少有利的條件,有多少不利的條件,敵人有那些有利的條件,那些不利的條件?”

“我方有利條件:火器犀利,佇列訓練有素,所有人基本都見過血。。。”

“我方不利條件:大部分是第一次上戰場,地形不熟悉,沒有群眾基礎。。。”

“敵方有利條件:他們有騎兵,他們可以四處流竄拖長戰爭週期。。。”

“敵方不利條件:後勤補給困難,人員參差不齊,訓練不足。。。”

“綜合這些做出比較,在戰前我們就大概能估算出我們到底有幾成的把握打勝這場仗,有多少可能會戰敗。”

“我曾經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兵法要不要學?”

包括王守仁在內所有的人都為李棟的這句話感到奇怪。

“從先秦到我大明總共有好幾千套兵法書籍,我們是兵法大國,我們漢人從不缺少兵法教材,可遠的不說,從漢匈戰爭到南北朝,從五胡亂華到宋金戰爭,然後元滅宋,會寫兵法的我們總是被不會寫兵法的周邊遊牧民族所打敗,甚至征服。。。”

“那麼兵法還有什麼用?兵法要不要學?”

王守仁他們忽然發現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那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要學,可要怎麼學呢?兵法要結合戰爭史上的各種得失來學,要結合當時所處的環境,因地適宜的使用各種兵法,如果你僅僅是咬文嚼字的學習各種兵法,那麼比不學兵法危害還大。一代強國趙國因為死學兵法的趙括,可是整整害死了四十萬士兵,從此趙國一蹶不振,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軍事從本質上講就是經驗,我會從五軍都督府哪裡調幾個老將軍過來,給大家講授各種戰例”

“和平是軍人的墳墓,軍人的使命就是不停的尋找機會去戰鬥,透過戰鬥來體現他們的價值”

“可這僅僅是對軍人的要求,對於一個將領來說,你們要做到,因為你的存在敵人不敢隨意的發動戰爭,你也許無法決定戰爭什麼時候開始,但是你要有能力決定戰爭什麼時候,以何種方式結束。。。”

“戰爭其實打的是實力,簡單說就是打的是後勤,打的是錢,打的是武器裝備,但是大家還要記住一點,這些東西固然很重要,最重要的還是人!因為這些東西畢竟還是需要人來使用!”

“今天就到這裡,大家有什麼疑問嗎?”

“大帥,我有一個疑問?”王平舉手

“什麼疑問?”

“我大明實力比蒙古諸部何止強百倍,可是為何我們還要每年遭受蒙古人的入侵,難道說是我們的人不行?”

“這個問題問的好,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大明比歷代的皇帝在抵抗外族入侵的決心方面都要大,這是因為我大明出了一個成祖皇帝,他遷都北京,讓天子守國門,所以天子們不得不在這方面多下點功夫,可是做事的畢竟是那些大臣們,他們的家眷並不在宣府,大同,就是蒙古人入侵劫掠,對他們而言,沒有什麼切膚之痛,所以做亦可,不做亦可。”

“那將來就把他們的家眷都搬到宣府、大同去”王平他們憤憤的說

“呵呵,這也是一個方法,將來有可能的話我們試驗一下”